色综合视频在线-色综合视频网-色综合视频-色综合色综合网色综合-国产精品一二三区-国产精品一二三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更新時間:2020-12-23 18:50   來源:吉林日報

吉報頭條
重要新聞
國內新聞
國際新聞
圖片精選

      圖為會議現場。吉林日報記者 劉宗保 攝

      編者按: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為未來5年乃至15年中國發展擘畫藍圖,這幅宏偉藍圖令人鼓舞,催人奮進。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廣大干部群眾更好地貫徹落實各項決策部署,由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合會主辦,省社科院、吉林日報社承辦的全省社科界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座談會日前在長春召開。來自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省委黨校、省社科院、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代表結合各自研究領域,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結合起來,同學習貫徹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精神結合起來,從不同方面、多個角度暢談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心得體會,為新時代吉林振興發展提供理論支持。本版刊發部分與會代表的發言摘要,以饗讀者。

      為新時代吉林振興發展培育新動能

      吉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馬利彪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十四五”將開啟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吹響了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號角。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為統領,堅決履行好“新擔當、新突破、新作為”重大職責使命,在新起點開啟新發展,培育發展新動力,提檔增速、實現動能轉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加快實現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切實激活高質量發展源動力。要充分發揮吉林人文科教優勢,通過關鍵共性技術攻關與應用示范,加快現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著力提升創新能力。構建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鏈條和快速通道,建立眾多機構參與組成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共同體。積極爭取在精密儀器、碳纖維、空間光電等優勢領域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應用化學、半導體激光等優勢領域建設各類技術研發與應用平臺。加快建設長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長春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提升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吉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延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長春凈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通化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新發展水平,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科技成果轉化集聚區。同時,支持龍頭企業積極開展新型產業技術集成創新,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提升傳統支柱產業轉型升級內生動力。

      加快構建多點支持、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產業格局,再造老工業基地新優勢。要以提升全產業鏈水平為抓手,圍繞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推動一汽集團排產、配套、產能、結算、人才、創新“六個回歸”,加快“旭陽智能中法”等產業園及其項目建設,完善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產業鏈。圍繞糧食精深加工、畜禽乳蛋深加工和林特產品深加工,構建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產業體系。圍繞大化工發展方向,以精細化工為核心,推動化工產業鏈建設。圍繞北藥基地和產業基礎,突出發展相關衍生產業。同時依托科技事業壯大光電子等軟件產業,培育航天信息產業,建設通用航空制造和精密儀器產業集群。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深入推進黑土地保護利用,因地制宜推廣“梨樹模式”,提高黑土地耕地質量,肩負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提升農業有效供給能力,進一步優化糧食種植結構,推進畜牧業優質安全提升工程,加快構建現代養殖、動物防疫和加工流通體系,打造優質安全綠色畜產品生產基地,大力實施農產品品牌建設工程,打造吉林為數眾多的區域品牌。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壯大現代食品產業、積極發展精深加工和產地初加工,引導一般食品加工在村鎮、大型食品加工在縣城集群發展。豐富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大力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打造“基地+加工+電商”全產業鏈。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堅持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體建設,推動農業特色園區發展、特色產業小鎮創建、農村電商發展等重點工程,引導工商資本下鄉、人才下鄉,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

      充分挖掘比較優勢,全力打造新增長點。要立足產業規模優勢、配套優勢,推動形成部分領域先發優勢,全力打造交通裝備制造業高地、農特產品和食品加工業高地、旅游產業高地、醫藥健康產業高地、電子信息與數字化產業高地。超前謀劃由技術帶動的新興產業,創新發展氫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建設吉林“陸上三峽”。大力發展產業融合衍生的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加快新能源與智能網聯車產業化,實現衛星裝備及應用技術設備量產。搶抓國內旅游消費快速增長機遇,打響長白山、松花江、查干湖等世界級生態旅游品牌。推進“冬奧在北京、體驗在吉林”等系列活動,構建以冰雪旅游、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為核心的全產業鏈,建成世界級冰雪旅游目的地。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中共吉林省委黨校副校長、教授 宋文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五條原則,首要原則就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這是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堅強的政治保證。

      對“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基本內涵,要從廣度、深度雙重維度去準確把握和理解。就廣度而言,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核心是“全面”,“全面”首先體現在“一切”上,即“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一是全覆蓋。即凡是涉及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和群眾生產生活的一切領域,都必須通過建立健全黨的基層組織,來切實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二是無例外。從區域上講,黨的各級基層組織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和加強對區域內各個領域、各項工作的領導,不斷強化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發揮政治功能;三是無死角。以各種實現形式,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培養發展黨員,把黨的工作開展起來。從深度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體現在“絕對”上。因此,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制定中長期規劃是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式。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是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中長期規劃,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南,是引導各項具體經濟、社會政策的綱領。自1953年以來,中國共產黨一直堅持制定實施“五年規劃”,先后實施了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建設等重大發展戰略,建設了長江三峽、港珠澳大橋等重大工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奇跡。可以說,制定中長期規劃是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重要成功經驗。十九屆五中全會在總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十大決定性成就同時,科學闡釋了我國發展環境的變化及應對,擘畫部署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2035年遠景目標。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好統領。

      健全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制度體系。一是健全黨中央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以實現對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重大工作進行頂層設計、總體布局、統籌協調、整體推進。各級黨委要加強對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領導,強化重大事項的決策權、監督權,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二是完善推動黨中央重大決策落實機制。建立完善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任務分工、督促檢查、情況通報、監督問責等制度機制,優化完善推動黨中央重大決策落實機制,制定責任清單,化解部門分歧,消除條塊梗阻。建立定期就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回頭看”和報告、通報制度,切實解決貫徹落實中的困難和問題,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令行禁止。三是健全維護黨的集中統一的組織制度。認真執行《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堅持向黨中央看齊的組織原則,堅持黨的地方委員會必須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證黨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四是要堅決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著力培養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著力集聚愛國奉獻的各方面優秀人才,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任人唯賢,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切實提高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化水平。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外部環境出現更多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黨和國家在前進道路上也面臨著新的困難和挑戰。但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經濟社會仍然充滿活力,其背后是人們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心,對千千萬萬黨員干部的信任,這是建立在黨員干部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立場、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境界、素質和能力之上的。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黨員領導干部要不斷增強執政本領,特別是年輕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切實提高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化水平,不斷開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局面。

      以國有資本助力農業現代化

      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李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而農業要強、農村要美、農民要富,關鍵是要實現農業現代化。

      “十三五”時期,吉林省推進農業現代化取得顯著成效。糧食大省地位和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能力進一步穩固和提升,農業區域與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特色產業獲得較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總量規模、經營水平和帶動功能顯著提高,促進了加工業轉型升級,農產品加工全產業鏈正在形成……吉林省正在努力開創農業現代化發展新局面。但也要看到,吉林省農業發展也面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人民對高品質農產品需求不斷增長的問題,還要充分發展農業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還要提高農業生產率,不斷打造知名品牌,增強其競爭力。

      “十四五”時期,吉林省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努力“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同時要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這意味著吉林省未來農業農村發展不僅要保障糧食安全,還要實現現代化、信息化、規模化、生態化,以達到高效率、高附加值、高效益以及農村綠化、美化、便捷化,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乃至消除城鄉差別,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和公共服務均等化。

      在此背景下,必須充分發揮國有經濟、國有企業的獨特功能和戰略支撐作用,走出一條以國有資本加快推進吉林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新路徑。首先,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發展大農業。大農業需要大資本,需要國有資本的引領和帶動。其次,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大力發展農業高科技。農業科技研發和信息化、智能化需要國有資本引領和帶動。再次,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這無疑也需要國有資本發揮應有作用。此外,農業現代化需要進行農產品品牌建設、三產融合發展,需要把農業種子種苗、農產品精深加工、農產品現代物流、農業生產性服務業、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科技和農村金融等各種業態深度結合起來。總之,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離不開國有資本的引領和帶動。

      具體而言,可以通過以下路徑發揮國有資本在農業農村現代化中的作用:一是進一步設立和發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引導基金,專門用于支持農業現代、農業產業化、信息化,同時也用于培養培訓新型農民,提高農民駕馭現代農業的素質和能力;二是進一步建立和大力發展農業創新創業投資基金,著力推進農業科技研發、培育農業新經濟、新模式、新業態,推動農業領域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通過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把科技創新、科技金融、互聯網、文化創意作為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要素和驅動力量;三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農業企業,充分發揮大型國有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和輻射作用,提升農業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做強做優做深做全農業產業鏈;四是以大型國有糧食企業為主導,設立糧食銀行,通過國有資本助力,探索新型農村合作社、糧食銀行和土地流轉政策三位一體促進農業現代化的新模式。此外,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和體制機制創新創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農業企業,特別是農業科技創新型企業,通過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加強與農業強國在農業領域的合作。

      把握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郭連強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提出,未來5年是吉林在高質量發展新路上砥礪前行、積厚成勢的關鍵5年。在構建新發展格局背景下,加快實現吉林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把握外部形勢發展變化,從加快形成現代產業體系、不斷優化經濟增長動能結構、重視提升投資效率、打造國內大循環重要節點、發揮新基建杠桿撬動效應等方面重點發力。

      當前,國內外形勢發生深刻變化,從國際上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使全球經濟加速進入深度衰退期,全球供應鏈出現斷裂風險,全球將加速數字化技術與生產生活深度融合。從國內看,數字經濟的競爭將會更為激烈,數據將成為繼勞動、資本、技術之后最活躍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都市圈經濟加速形成,地區間競爭將從單一行政區域比拼向一定范圍區域整體競爭力提升轉變;新發展格局與“新基建”的數據流經濟正在加速形成,各地區在新生產力布局與新產業優勢形成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同時,“雙循環”的節點型經濟正在強化,國內大循環中重要節點加速布局。在這樣形勢下,為推動吉林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把握好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精準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要兩手抓,加快形成現代產業體系。未來5年要挖掘傳統產業優勢,有中升優,打造全國高端汽車、石化、食品、農業、裝備制造、醫藥健康基地。著眼長遠,圍繞數字經濟平臺上的新業態新模式加大支持力度,優化產業結構,打造新產業、新動能,加快打造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協調互促的現代產業體系,為制造強省、數字強省、質量強省打好產業根基,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形成面向未來與全球的戰略新優勢,厚植增長后勁與韌性。

      推動創新驅動實現新突破,在吸引勞動、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的集聚上爭取主動。推進創新基礎性制度改革,更大力度制定和實施科技創新傾斜政策,更快推進創新資源聚集。提前謀劃實施一批科技和產業類重大項目,加快夯實戰略科技力量的產業承載基礎,瞄準產業鏈核心技術突破一些卡脖子難題。加強技術研發平臺建設和信息共享,改善創新生態環境。整合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在留住人才與用好人才的基礎上做好人才引進工作、做好引資文章、提升資本聚集效率;做好技術轉化和技術引進工作,做好數據資源的保護和數據資源開發與利用。

      提升投資效率,持續優化投資結構。加大投資力度的同時,更加重視投資效率與產業升級的導向作用。一是擴大產業鏈、供給鏈、服務鏈中高端投資。聚焦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新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智能制造、生物醫藥、大健康、大數據及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技術項目投資。二是注重補鏈、壯鏈、延鏈項目投資。采用靈活多樣的招商模式,著力引進一批補鏈、壯鏈、延鏈項目,發揮好具有要素稟賦的產業鏈優勢。三是探索政企聯合招商機制。鼓勵引導各地成立政企聯合招商中心,在產業發展、企業服務、配套保障等方面協同發力,圍繞核心產業鏈、配套產業鏈和產業服務鏈進行靶向招商。

      加強以長春為中心的城市群建設,打造國內大循環重要節點。以長春為中心的城市群競爭力提升關系到吉林省未來區域經濟競爭能力問題。因此要鞏固長春區域創新中心地位,聚焦東北亞中心城市建設目標,增強城市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進一步發揮好龍頭帶動、輻射效應。在長春和公主嶺已同城化基礎上,推進長吉一體化、長吉圖先導區建設取得新突破,從城市群整體布局上謀劃主導產業的動態調整、專業化分工、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整體競爭能力的形成。

      發揮新基建的杠桿撬動效應,催生一批新產業新業態。短期內發揮新基建的投資與內需拉動效應,長遠考慮更加重視新產業新業態與新商業模式的催生作用。要結合自身優勢,注重實際與實效,注重對下游產業投資帶動作用,對接好民間投資。聚焦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揮孵化帶動作用,以大數據中心建設、人工智能建設、汽車智能網聯、互聯網建設等工程為載體,通過區塊鏈等新技術的應用,拉動相關產業發展,爭取涌現一批高端制造企業,并力爭讓一些產業成為未來我省經濟發展潛在新支柱產業。

      統籌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秦玉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指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包括若干方面,歸根到底要靠人才。

      城鎮化是包括空間城鎮化、生活城鎮化、階層城鎮化在內的多維城鎮化,人的素質是多維城鎮化的前提性因素,沒有人的城鎮化就不會有高質量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業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最根本的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

      要把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放在一起考量。鄉村振興是伴隨著新型城鎮化展開的,是伴隨著大量高質量鄉村人口的城鎮化展開的。鄉村振興可以從很多指標觀察,其中一個最重要指標表現就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目前,有條件的農村已經基本實現機械化,出現了大量剩余勞動力并轉移到城鎮以農民工身份打工,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推進,這些進城務工人員及其子女將成為新市民,農村人口將減少到一定數量。農業現代化與農村人口減少為提高農村勞動生產率、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前提。當前,城鄉教育發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高質量教育發展離不開農村教育高質量發展和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強化“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即“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無論是討論鄉村振興,還是城鎮化,必須放在“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中進行討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放在“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中頂層設計與具體落實,“推進新型城鎮化”也需要體現強化“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的內在要求。城鎮化的質量取決于進城人口素質,提高人口素質,必須通過有質量的教育,必須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通過高質量的基礎教育讓年輕一代向城鎮流動,通過有針對性、實效性的繼續教育、成人教育讓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

      鄉村發展本質上是人才競爭。提高人才競爭力必須通過有質量的教育,培養職業農民以及為現代農業生產服務的人才。在基本設施、基本公共服務方面實現城鄉一體化、均等化過程中,要進一步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未來初中畢業就留在農村務農的人不再能適應現代農業生產,我們要通過高質量的義務教育為更高層級的教育準備高素質生源,在更高教育層級進行專業分化,助力鄉村振興。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要著力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教育一體化。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要充分考慮不同規模學校資源使用效率,有效進行城鄉教育資源配置,推進體現城鄉積極差異的城鄉教育資源配置一體化。二是建立問題友好型農村教育治理模式。完善教育治理體系,關注留守兒童、隨遷子女等群體關愛教育,提高農村教師整體素質,建立基于增值的教育評價制度。三是推動理念引領型農村教育實踐探索。不斷推進理念創新,糾正農村教育實踐中各類教育主體的認知偏差,推進教育科學知識普及,使農村教育實踐實現最大化改進,使農村教育實踐實現超越發展。


編輯:秦楚越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草原大作战| 真濑树里| 日本电影怪物| 红岩电影| 第二回合我爱你| 玫瑰故事演员表| 珠江电视台直播 珠江频道| 山海经动画片全40集免费观看| 吴妍儿| 驱魔保安| deaf dj课文翻译| 啊嗯啊嗯啊嗯啊| 抖音怎么开店卖东西| 搏击俱乐部豆瓣| 我是特种兵免费观看完整版| 谏逐客书电子课本图片| 张天爱演过的三级| 古铭瀚个人资料| 电影丑闻| 电影《大突围》免费观看国语| 赌侠 1990 刘德华| 验光单子的数据怎么看| 恰纳卡莱之战完整版在线观看| 张开泰演过的电视剧| 奖励员工的表扬通告怎么写| 吉泽明步电影| 最新好看电影| 护士诱惑| 打美女光屁股视频网站| 电影《瞬间》| 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 泰国xxx| 美丽的坏女人中文字幕| 王渝萱演过的所有影视作品| 杨超越穿游泳服装| 心经原文全文| 杨佑宁个人简历| 控制点电影| 最美表演| 乐之路| 戚薇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