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練、較真兒,這是省政協委員秦和給記者留下的初印象。
第一次見秦和的時候,她正在修改今年帶來的提案。幾頁紙的內容,從文字到標點符號,被她修改得密密麻麻。“我傳遞的是群眾的呼聲,每一句話都得反復推敲。”秦和說。
秦和是我省一所非營利性民辦大學的掌舵人,多年堅守在教育一線。政協履職20余載,教育一直是她最關注的民生話題。她先后提交的50多份提案,也絕大多數與教育有關,涉及民辦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等多個領域和方向。為了提出高水準的提案,秦和把大量功夫花在調研上。“不調研就接不了地氣,所提提案就容易脫離實際,難以落實。”秦和說。也正因如此,她提出的很多建議都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其中,關于民辦學校的界定標準等改革建議,被《民辦教育促進法》所采納;關于成立十二部委聯席制度的建議,最終被寫進國務院文件。
成績代表過去,奮斗成就未來。新起點上,秦和繼續出發,為我省教育事業的發展鼓與呼。今年兩會,她將目光投向我省鄉村教育的發展上,為我鄉村教育面臨的困局支招兒。“對我省而言,要結合東北振興,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對鄉村教育發展策略作出調整和優化,大力支持鄉村教育,激發鄉村教育活力。”秦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