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長春市生態環境局獲悉,經申報和專家評定,日前,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認定長春水文化生態園為“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科技成果創新與傳播基地”。長春水文化生態園是目前全省唯一一家獲此稱號的單位。
長春水文化生態園是在原長春市第一凈水廠的歷史文化遺址和生態綠地上建設的,于2018年10月1日正式開園。生態園建設遵循最大程度保護生態綠化資源、最大程度尊重歷史文化遺跡、最大程度塑造城市生態活力三大原則,對歷史遺跡和具有近百年歷史的文保建筑、歷史建筑采取“修舊如舊”的方式進行升級改造,與園區80%植被覆蓋的生態環境融為一體。將不同年代的凈水設備完整保存,在保護的基礎上與景觀建設進行有機銜接。
在環境科學應用和研究方面,長春水文化生態園始終積極致力于城市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技術、海綿城市建設技術、城市供水發展歷程及技術、城市排水發展及技術等多個轉化展示平臺及技術成果試驗應用,并因地制宜,不斷創新。同時,以應用環境技術保護生態系統為目標,設計了動植物研究、海綿城市、建筑木裝配研究、立體停車庫研究、原有廠房除毒除害、老舊材料設備再利用、公共藝術等8個專項科研課題。
生態園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功能的平臺作用。建立專門的宣傳展示區、水文化博物館等環境、文化、教育宣傳展示平臺。建設了生態綠地展示區、海綿生態示范區、綜合管網、廢舊材料再利用展示等多個科技成果應用轉化區域。打造了海綿城市廣場、水生態花園、下沉雨水花園、草坪廣場、露天沉淀池、森林棧道、古樹廣場等生態環境展示區,提升園區生態環境質量。
園區作為生態環境保護品牌活動舉辦地、中小學生態環境保護研學實踐基地、生態環境宣傳教育科普基地(場館),以及生態環境保護志愿者培訓基地,多次組織高校、科研機構、建設設計行業及社會團體等參觀園區,每年接待國內外游客100萬人以上。今年承辦了吉林省暨長春市生態環境主題宣傳教育活動月的系列宣傳活動,開展了主題展覽、主題論壇、志愿者實踐活動、“綠色長春”環境監督APP上線推廣等為內容的系列宣傳。
長春水文化生態園相關負責人表示,要抓牢契機,充分整合資源,與國內外科研教育機構深入合作,將長春水文化生態園打造成“有地域特色的生態環境科技成果創新試驗與應用基地”“環境科學創新成果的宣傳、推廣、應用、轉化四位一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