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白城市各部門把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貫穿學習教育全過程,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推動了廣大黨員干部樹牢宗旨意識,始終堅守人民立場,切實擔起為民之責,密切了與群眾的聯系,在升華初心、踐行使命中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白城市紀委監委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和省委、市委“作風建設年”活動部署,在全市開展“營商環境中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專項治理活動月”活動。對于涉企部門2020年以來涉及侵害企業和群眾利益問題線索進行“大起底”和“回頭看”,通過走訪、座談等方式多渠道收集線索,并建立優化營商環境干部作風問題線索臺賬。在全市企業家、服務對象中開展問卷大調查,排查出一批問題突出單位、問題突出崗位、問題突出人員。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帶隊,深入企業調研走訪,聽取企業的意見建議,為全市營商環境“把脈問診”。聯合市督查指揮中心、市軟環境辦等部門,深入市直相關職能部門及辦事、審批窗口開展專項檢查。嚴肅查處各地相關職能部門監管不力、嚴重失職失責問題。對嚴重侵害企業和群眾利益的行為依紀依法給予處理。完善市紀委監委內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流程圖,與職能部門建立問題線索移送反饋機制、重大問題會商機制、聯合開展督導檢查機制,長效糾治營商環境中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
白城市城管局立足城市管理工作實際,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全面清理市區主次干道、街巷、小區、城鄉接合部積存的各類垃圾4800余噸;對破損、臟污的垃圾桶等環衛設施進行修復、清洗,擦拭公共設施8000余處,保持設施干凈整潔無污損;清理綠化帶內垃圾雜物,做到無垃圾堆、人(畜)糞便堆、殘枝枯葉等;治理城市“十亂”問題4200余處;清理小廣告3800余處;清理小區堆放物3400余處;教育糾正市民不文明行為1500余起;勸導不文明遛狗行為1400余起;出動執法隊員和環衛工人485名,后勤保障車42輛、各類作業車76輛對洮白一級公路白城出入口周邊環境衛生進行集中整治,累計清理白色垃圾、各類遺棄物、雜物30余立方米,生活垃圾、建筑垃圾1560余立方米,平整場地約6000平方米。
白城市公安局組織開展了為民實踐“五個一”系列活動,全體民警真正撲下身子為群眾解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急難愁盼”問題。聚焦營商環境建設,密切警企聯系,召開企業家見面會20余次,收集企業意見建議35條,為企業解決困難和問題34個。廣泛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區工作者和廣大社區群眾等參加警民懇談,共征集群眾意見建議436條,為群眾解決困難522個。開展了以“普法活動進萬家,法制宣傳入民心”為主題的上門普法活動,向轄區群眾講解《治安管理處罰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等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
白城市交通運輸局組織實施“321”民生工程,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實施3個重大項目建設,構建內暢外通“雙循環”。圍繞白城市公鐵平交道口交通擁堵嚴重、安全隱患多,省道公路洮南至突泉路面破損嚴重,通行能力差,市民反映強烈等問題,經市交通運輸局多次考察調研,確定省道扎突公路與平齊鐵路平交道口和省道安通公路與平齊鐵路平交道口改造為分離式立體交叉大橋,將省道扎突公路洮南市西出口至軍馬場段改建工程列入今年重點改造工程。兩條平改立項目完工后,將大大提升干線公路通行保障能力,徹底解決周邊市民多年來出行難的問題。省道扎突公路洮南西出口至軍馬場段改建工程完成后,將有效提升干線公路通行保障能力,對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沿線旅游業、帶動沿線群眾脫貧致富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推出2批新能源車輛上線,開啟綠色出行“新模式”。市交通運輸局計劃新增72臺環保型、零污染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和150臺新能源純電動出租車,補充到市區主要公交線路和市區出租車運營中,著力提升公共交通線網覆蓋率,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加綠色、安全、便捷、舒適的公共出行服務。探索1條公交化改造線路,架起通往城鄉“連心路”。市交通運輸局通過“先行先試、以點帶面、逐步拓寬”的方式,探索出一條“白城至洮南”城際公交化線路。公交化改造完成后,車輛檔次全面提升、票價大幅下降,發車間隔進一步縮短、服務質量有效提高,將極大滿足群眾往返洮南通勤、下鄉進城、出行購物需求。
白城市科技局以“一包到底、一干到底”的工作思路,為群眾辦好一件件實事、解決一系列問題。開展“科技特派員鄉村行”活動。組織市科技特派員專家組實地走訪農戶水稻育苗棚、蔬菜棚、果樹棚及家中,指導農民在水稻育苗期注意事項及生產期的栽培技術、蔬菜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春季果園管理、畜禽養殖與疾病防治等適時、實用的農業技術。開展“服務企業周”活動。組織召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政策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視頻培訓、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控、估值與處置培訓和科技服務對接座談會,并發布《2021年白城市科技發展計劃指南》,持續利用各種線上線下平臺為企業量身定制科技服務,優化科技成果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