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報2021年7月1日 T14版
寫在前面:
百年奮斗,百年輝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長春這座老工業基地城市日益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春市全面堅持黨的領導,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省高質量發展中爭當經濟建設的“排頭兵”、在構建“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中爭當動能轉換的“領頭羊”、在打造長春現代化都市圈中爭當特大型現代化城市的“先行者”、在全面推動“五個合作”中爭當改革開放的“新標桿”、在建設國家區域創新中心和東北亞區域合作中心樞紐中爭當輻射帶動的“新高地”,努力在實現“兩確保一率先”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全面深化改革,一步一個腳印把振興發展各項事業推向前進。
經濟實力全面躍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春市經濟發展迅猛。尤其是“十三五”期間,經濟實力實現了全面躍升。
地區生產總值從4773.8億元增加到6500億元。服務業成為經濟增長主動力。高新技術企業戶數增長7.2倍。市場主體突破100萬戶。新興產業持續壯大,傳統產業加快升級,發展動能不斷增強。
現代化的一汽轎車生產車間。張揚 攝
2020年,長春市深入推進“萬人助萬企”,密集出臺和落實減稅降費、援企穩崗等200余項政策措施。工業企業在全國率先復工復產,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8.5%以上,增速在副省級城市位居前列。支持一汽排產、產能、配套、結算、人才、創新“六個回歸”,整車產銷量分別增長3.6%和4.5%,紅旗汽車產量再翻一番,突破20萬輛。發放2.5億元消費券撬動居民消費,改造升級桂林路、紅旗街商業街區,舉辦消夏節等文旅促銷活動,高水平打造蓮花山冰雪新天地、凈月雪世界。農業農村工作取得新進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邁出新步伐,糧食產量達到233億斤。
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四大板塊之長春國家區域創新中心——北湖科技園。
以建設長春現代化都市圈為牽引,長春市于2020年初正式啟動實施長春國際汽車城、長春國際影都、長春國家區域創新中心、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高質量發展“四大板塊”建設,著力打造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兩大基地”。通過“專班抓項目”擴大有效投資,302個超10億元項目開工建設,豐田發動機等418個超億元項目投產達效,華為機器視覺等一批項目簽約落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5%左右,居東北四市首位。新建工業標準廠房207萬平方米,工業用地出讓量達上年4.3倍。持續做優做強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速快于一般工業,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明顯加快。
大力實施科技創新
十八大以來,尤其是“十三五”期間,科技創新逐漸成為長春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2020年國內首臺12英寸晶圓探針臺在長研制成功,高鐵變軌等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長光衛星“一箭九星”海上成功發射。強化大企大所大校協同創新聯盟,積極打造環吉大雙創生態圈,長光圓辰、長光辰芯等企業批量入駐光電信息產業園。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91戶、科技型“小巨人”企業222戶。金融服務科技取得突破,奧來德科創板上市,吉大正元、研奧股份深交所公開發行。中白科技園試運行。5G網絡實現主城區全覆蓋。專利申請量增長10.4%。成功承辦全國雙創周活動。10萬名高校畢業生留長創業就業,比上年增加1.1萬人。
改革開放持續深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三五”時期,成為長春市改革開放持續深化的五年。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放管服”推動營商環境全面優化,市場活力明顯增強。長春新區等重大開放平臺載體建設成效顯著,進出口總額突破1000億元。
夏日,長春公園里郁金香次第開放,成為市民游玩好去處。
如今,長春的“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新建工業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企業開辦時間由3天壓縮至1小時。2020年新登記企業數量增長31%。國資國企、農業農村、開發區體制機制等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23.4萬國企退休人員實現社會化管理。成功舉辦汽博會、農博會、電影節、無人機博覽會、中德汽車大會等大型活動。公主嶺劃歸長春代管,臨空經濟示范區、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等重大平臺載體相繼獲批。中歐班列承運標箱增長27.9%。實際利用內外資分別增長28%和12%。
城市建設突飛猛進
圍繞幸福長春建設,長春市全力為百姓生活提供好的休閑環境。
長春市一直扎實推進高質量交通強市建設。2020年,龍嘉機場總體規劃獲國家批復,地鐵5、6、7號線和長雙公路、撫長高速人民大街出口改移等重大工程相繼開工。編制交通發展白皮書,出臺錯峰上下班等治堵措施,打通13條“斷頭路”“卡脖路”,調整優化25條公交線路。開工建設第六凈水廠,新建改造水氣熱管線520公里,新增供熱能力300萬平方米。新建12座公園,新植街路90條、大塊綠地62宗。南湖公園、自由大路等公園、街路“拆圍透綠”。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空氣質量優級天數、優良水體比例明顯增加。“城市智能體”建設實現突破。全面實施城市亂象集中整治,精細化管理水平穩步提升,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十三五”期間,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突破100公里,水、電、氣、熱供應能力穩步提升。三環以內主城區面貌煥然一新,“四大板塊”“兩大基地”發展格局初步形成,長春現代化都市圈空間框架全面拉開。
民生改善不斷提升
吉林八景之一的長春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環境優美,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已成為踏春、避暑、賞秋、玩雪的好去處。
“十三五”期間,長春市民生改善不斷提升。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快于經濟增速,農村人居環境日新月異。
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出列。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年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增加70天,國考斷面劣五類水質全面清零。
城鄉養老、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每年都有新提高。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不斷進步,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幸福長春行動計劃全面落實。2020年,城鎮新增就業1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提升5%,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14.5%和22%,城鄉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分別提高36%和56%,301個小區配套幼兒園完成治理。同時城鄉居民醫保完成整合,改造老舊小區64個、棚戶區5911戶,籌集租賃住房1.5萬套,確權未登記房屋1377萬平方米。
(本版圖片為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