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裕祿精神之所以能夠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最根本的原因是它集中體現了我們黨的性質、宗旨,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焦裕祿精神的引領下,如今的蘭考縣,早已舊貌換新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蘭考正朝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蘭考,奏響發展“奮進曲”。
這幾天,蘭考縣黃河灘區的7萬畝苜蓿草進入收獲季節,在谷營鎮的大片農田里,大型割草機正在作業。村民黃勝狀告訴記者,自己如今的收入是以前的好幾倍。
苜蓿草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生態草,更是黃河灘區移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富民草。自2019年5月引進苜蓿種植項目以來,蘭考黃河灘區已發展苜蓿種植面積達7萬多畝。
2017年2月,蘭考縣成為全國第一批脫貧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2020年,蘭考又全面邁入小康,走出了一條具有蘭考特色的縣域高質量發展之路。繼承發揚焦裕祿精神,蘭考各級黨組織不斷轉變領導方式,改進工作作風,2021年,蘭考在全縣454個行政村成立穩定脫貧奔小康黨員服務組。
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在固陽鎮徐場村,當年焦裕祿為治風沙留下的泡桐樹,是制作樂器的好材料,被稱為“會呼吸的木材”,當地老百姓通過制作古琴、古箏、琵琶等民族樂器,致富奔小康。
蘭考縣現在每年種植泡桐樹20萬畝,僅在固陽鎮就有300多家民族樂器企業和家庭作坊,年產銷70萬臺板,年產值達到20多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