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片扁平寬大的玉米葉,幾株柔韌細長的烏拉草,幾根隨處可見的秸稈,在靈巧的手指間,撮、壓、挑、插幾道工序,讓看似平淡無奇的植物,化為了神奇的草編工藝品。仰頭望天的松鼠、毛茸茸的駱駝、展翅高飛的雄鷹,躍然眼前,栩栩如生。
擁有這一雙巧手的就是草編手藝人——許鳳文。
說起將枯草廢葉變廢為寶,許鳳文打開了話匣子。2012年,年近50歲的她,經營著一家裁縫店,因為手藝好、講信用,生意一直很紅火。一次從一位老顧客那里,許鳳文聽說了烏拉草草編的事,便被草編技藝深深吸引了,于是不顧家人反對,跟隨烏拉草草編傳承人殷桂榮,學起了草編技藝。
為了學好烏拉草草編技藝,許鳳文不怕苦不怕累,起早貪黑地刻苦鉆研草編手法。在不懈努力下,她逐漸掌握了草編技藝,開始從事草編工藝品的制作和授課。制作和授課之余,醉心于草編技藝的她,又遠赴山東,到草編之鄉山東博興學習,到萊蕪深造,勤奮好學的她草編技藝越來越精湛。現在,她已能編出100多種草編手工藝品,如提籃、背包、掛件、茶幾、帽子、花瓶、座墊、草編藝術畫等。
2016年,在外多年的許鳳文回到家鄉——梨樹縣沈洋鎮沈洋村,利用家鄉隨處可見的玉米葉子、秸稈和枯草,開始從事草編創業,成立了梨樹縣吉鳳手工藝品基地,憑借過硬技藝和踏實肯干的工作作風,基地很快實現了盈利,還與長春、沈陽、北京等地的客商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而且通過電商平臺,把草編手工藝品遠銷到了日本、韓國等國家。
“村里每到農閑時,婦女們經常走東家、串西家,打發時間。”這讓閑不下來的許鳳文看在心里、急在心上。如何將姐妹們的農閑時間利用起來,產生經濟效益,許鳳文萌生了帶領姐妹們學習草編技藝的想法。于是她找到當地婦聯,講了自己的基本情況和想法,并現場演示了草編技藝。恰逢當地婦聯響應打造“巧姐村”的號召,開展“吉林巧姐”培訓,經實地調研后,婦聯覺得許鳳文的想法可行,決定全力支持她。
2016年5月第一期草編免費培訓班開班,之后第二期、第三期……隨著培訓班的多次舉辦,以及學草編技藝確實能掙到錢,草編培訓班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從沈洋村的周邊村屯,到郭家店鎮、東河鎮、雙河鄉等周邊鄉鎮,很多婦女前來學習,有學員高興地說:“許大姐對我們太好了,有創業致富的路子拿出來和我們分享,變農閑為農忙,讓我們農民一年四季都有錢賺。更重要的是幫助了那些身體有殘疾的姐妹,讓她們自力更生,脫貧致富。”
鄰村殘疾婦女沈淑波,因一場車禍,喪失了勞動能力,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拮據了。“跟著我學習草編技藝吧!”許鳳文聽說她的事情后,親自到她家里勸說她。在她的勸說指導幫助下,沈淑波半信半疑地學起了草編技藝,并很快掌握了草編的基本技法。當許鳳文把她編出的草編產品賣出去,把賺來的錢交到她手上時,她留下了激動的淚水。現在,沈淑波不但全身心投入到了草編產品的制作中,還成為了許鳳文草編基地的代課老師,培養起了新的草編藝人。
“學草編找鳳文,想掙錢找鳳文。”如今,已成為當地人的一句順口溜。用草編技藝,富裕身邊的姐妹,許鳳文的愿望就像她手中的雄鷹,正飛得更遠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