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省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系統梳理紅色文化,賡續傳承紅色基因,為新時代吉林振興發展匯聚磅礴力量。今天起,本臺推出“聚焦紅色資源 賡續紅色血脈”專欄,解讀吉林作為東北抗日聯軍創建地、東北解放戰爭發起地、抗美援朝后援地和新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搖籃、中國人民航空事業的搖籃的重要意義,講述中國共產黨帶領吉林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浴血奮斗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今天播出第一篇:吉林,東北抗日聯軍創建地。
在磐石市抗日斗爭紀念館,陳列著許多當年日本侵華戰爭的罪證和東北抗日聯軍英勇斗爭的遺物,向后人講述著那段東北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崢嶸歲月。
為沉重打擊日本侵略者,1931年12月,磐石赤色游擊隊在中共磐石中心縣委的組織下正式成立,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成立的東北第一支抗日武裝。為了加強對這支抗日隊伍的領導,1932年,中共滿洲省委派張振國、楊林、楊左傾、楊靖宇先后來到磐石,領導抗日武裝與日寇血戰于白山黑水之間。
1933年9月,會和北上而來的海龍游擊隊后,南滿游擊隊正式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與此同時,根據中共滿洲省委的指示,中共東滿特委于1932年4月到1933年1月,先后成立了延吉、琿春、和龍、汪清、安圖反日游擊隊。鑒于各支反日游擊隊和東北人民革命軍獨立師的發展,中共滿洲省委于1934年11月,率先成立了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1935年5月,又成立了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1936年7月,將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1936年3月,將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
東北抗日聯軍成立后,一面積極建立東北游擊根據地,一面采取機動靈活的游擊戰術,給日本法西斯統治以沉重打擊。
在位于白山市靖宇縣的楊靖宇將軍殉國地紀念館,一件件遺物,默默講述著當年抗聯將士們艱苦斗爭的歷史。
在東北抗日戰爭中,犧牲在吉林大地上的眾多民族英雄,成為人們抗亡圖存的航燈。如今,東北抗聯精神和楊靖宇精神,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吉林各地紅色教育基地、景區景點,也積極開發紅色教育課程和紅色旅游項目,向學員和游客講述紅色傳統,賡續紅色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