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胡南 記者崔維利 楊率鑫)近年來,四平市堅決貫徹國家和我省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聚焦“政務、監管、政策、數字”四個領域,做強做實“便民、為民、惠民、利民”四篇文章,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相得益彰、同頻共振。
聚焦政務服務,做實便民文章。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取消所有模糊條款、兜底條款,做到誰來都一樣,誰辦都一樣,規則無偏見,辦事不求人。推進“多門變一門”“三集中三到位”,市本級1745個事項進駐綜合性政務大廳,企業和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市本級無差別全科受理事項占比達到85%,三縣兩區無差別全科受理事項數量一致、運行模式一致。“一件事一次辦”主題服務應用場景達到33個,“無證明城市”改革由“有證便民”變為“無證利民”,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在全省率先推行,告知承諾事項達到59個。
聚焦監管服務,做實為民文章。全面規范“雙隨機一公開”“互聯網+監管”,打造“事前報備、手機亮證、掃碼迎檢、全程留痕”行政檢查新模式。扎實開展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創建工作,分級分類打造信用為基礎、執法需備案的監管服務。以全省唯一的行政檢查備案智能綜合管理系統先行試點為契機,全市32個部門、1.04萬名執法人員,2878項市本級檢查事項、21.04萬戶市場主體信息全部錄入智能備案系統。正式實施以來,備案檢查13377余次,今年備案檢查8698次。9月7日,省政數局下發了全面推行行政檢查執法備案智能管理改革工作的通知,全省復制四平經驗。
聚焦政策服務,做實惠民文章。企業開辦實現“五零”服務,業務辦理和項目審批速度領跑全省。5枚印章政府買單企業不花一分錢,辦理時間全程最快2小時、最慢6小時送到家;低風險工業項目審批全程兩個階段,最長不超過13個工作日。區域評估工作全省領先,覆蓋地質災害、壓覆礦、氣象、水資源、環評5個領域44個項目,每個項目至少節約評估費用10萬元、縮短服務時間10天以上。
聚焦數字服務,做實利民文章。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同城通辦”“異地可辦”和“跨省通辦”,網辦事項比例達到95%。統一共享全省“一朵云”服務,完成數據歸集6億多條,電子政務外網接入1317條,實現市縣鄉村四級貫通。“信易貸”平臺“非接觸式”線上融資優勢持續放大,累計放貸137億元,有效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探索形成“糧食銀行”“黑金貸”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獲得國家和省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