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一場洪水肆虐大半個中國。一時間,長江告急、松花江告急、珠江告急,洪水如猛獸般席卷全國。
危難之際,軍民一心嚴防死守、頑強戰斗,一幕幕催人淚下、感人至深的動人畫面在洪水中上演,一首首戰天斗地、可歌可泣的雄壯樂曲在三江奏響。經此一役,我們不但戰勝了洪水,也形成了偉大抗洪精神,成為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23年過去了,偉大抗洪精神沒有因時間流逝而褪色,反而歷久彌堅,始終激勵著吉林人民經受各種考驗、戰勝各種挑戰。
這是一種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精神
吉林人民在同洪水的搏斗中,前方后方步調一致,全省上下齊心協力,社會各界的力量集結在一起,體現了強大的戰斗力和凝聚力。
2010年,那是一個悲情的夏天,一場歷史罕見洪水,席卷了吉林人民生活的家園……
那是一個難忘的夏天,洪水來襲時,黨員干部敲破臉盆、喊破嗓子挨家挨戶催轉移;群眾被困孤島時,直升機、沖鋒舟,人背肩扛、強行開進、送水送糧……
那是一個不屈不撓的夏天,鮮艷的“橘紅”在暴雨中閃爍,滿身泥漿的“迷彩”在大壩上穿梭,軍旗獵獵、黨旗飄飄,堵決口、固險堤……
2010年7月下旬,罕見洪水導致我省49個縣市受災,30多萬間房屋倒塌。危險面前,有一種力量在支撐;危急關頭,有一種信念在堅守;危難時刻,有一種精神在迸發。
30多名包保的省級領導奔赴“前線”,現場指揮、靠前指揮;全省各級黨員干部、廣大群眾以及駐吉解放軍、武警、民兵預備役官兵和公安民警迅速行動起來,投入抗洪搶險救災斗爭。
9座大型水庫超過汛限水位,豐滿水庫持續泄洪,松花江全流域暴發大洪水,28個村屯被洪水圍困成為“孤島”……
危急關頭,我省果斷決策,科學應對。在省防總指揮部內,電話鈴聲24小時此起彼伏,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工作人員緊盯著大屏幕上的云圖,每一個細微的變化,都牽動人心;76個水利專家組被派往一線,對出現險情的江河、水庫進行現場指導;在險象環生的飲馬河、伊通河等重點河流堤防險工險段,層層落實責任,做到嚴防死守。
“殷憂啟圣,多難興邦。”在洪水面前,全省上下黨群一心、干群一心、軍民一心,共抵災難、共渡難關。“橄欖綠”“火焰藍”“志愿橙”,無論身著何衣,不管來自什么地區、部門、組織,奮戰在抗洪一線的人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凝聚成抗擊洪水的強大合力。
這是一種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的精神
在歷次抗洪斗爭中,白山松水涌現出了許許多多奮不顧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彰顯了慷慨赴難、視死如歸的大無畏氣概,令天地動容、世人贊嘆,深刻體現了吉林人民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
2017年7月21日凌晨,延邊州安圖縣亮兵鎮遭遇特大暴雨襲擊,全鎮多個村屯告急。亮兵鎮派出所兩名90后年輕民警曹志宇、王巖松輾轉各村屯轉移安置群眾。當兩人駕車行至亮兵鎮鳳棲橋時,橋梁突然垮塌,連車帶人墜入布爾哈通河湍急的洪流中壯烈犧牲。
山雨欲來時,這是一場有準備的仗。7月18日中午,曹志宇、王巖松已經按照上級部署,奔波在排查亮兵鎮全鎮村屯防汛隱患的路上。他們走訪聯系當地村屯干部,圈定防汛重點區域,并有針對性地提前預警。全鎮13個行政村、16個自然屯遍布兩人的足跡。
7月21日0時48分,普光村告急。該村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兒童。凌晨1時許,曹志宇、王巖松開著警車進入普光村,他們會同當地村干部逐一轉移村民。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兩名民警用手攙、用臂抱、用肩背,村里村外來回奔波了十余趟,直至把所有村民全部轉移完畢。5分鐘后,洶涌的洪水瞬間淹沒了地勢低洼處的房屋。村民們后怕不已,由衷地感激:“如果沒有你們的幫助,我們連命都沒了。”
2時40分許,兩名民警離開普光村。當警車駛上必經之路鳳棲大橋時,長約70米的石拱橋突然坍塌,警車隨著崩塌的橋面瞬時被滔滔的洪水吞沒……
除了曹志宇和王巖松,還有李佳琪、李守信、劉磊、關喜志、董洪業等名字需要我們深深銘記。他們都是在我省抗洪救災中犧牲的勇士。他們愛崗敬業,忠誠履職,舍生忘死,一心為民,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義無反顧沖鋒在前;始終飽含著對黨的無限忠誠和所處崗位的深切熱愛,用生命履行了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
這是一種堅韌不拔、敢于勝利的精神
在歷次洪水面前,我省廣大軍民誓與洪水決一死戰,牢牢挺立在滔滔洪水面前,迎著困難和危險奮勇前進,戰勝了一次又一次艱難險阻,體現了吉林人民的堅強意志和必勝信念。
2016年8月末,受臺風“獅子山”影響,我省東部地區連日遭受強降雨。琿春市板石鎮新安村是一個有著400余名村民的邊境小村,當地派出所官兵經過一晝夜耐心細致的工作,成功轉移了全村群眾。
從8月31日至9月2日,板石邊境派出所教導員謝國印一個人每天從20時至第二天6時在新安村守夜。“挨家挨戶看看門鎖好了沒有,沒有鎖好的及時幫著鎖上;看看誰家院里進水了,自己裝幾個沙袋,把豁口堵上。”因為村里沒有水、電,謝國印餓了吃口面包,困了就在車里躺會兒。“說實在的,黑漆漆的晚上就我一個人,也覺得瘆得慌。但苦點、累點沒啥,幫群眾看好家,自己才能安心。”說起一個人連續3晚守護村莊的感受,謝國印表情堅定。
與此同時,圖們市也正在經歷著超歷史最高水位和百年一遇的洪水,沿線堤防告急,許多鄉鎮和農田受災。
馬上退伍的圖們邊檢站上等兵王景鑫,火速找到其他4名和自己一樣即將退伍的戰友,大家一起退掉車票,加入到抗洪搶險戰斗中。
搬運沙袋、鏟運土石、加固堤壩,雨水和汗水混在一起,衣服層層濕透……從8月31日下午到9月1日凌晨,王景鑫和戰友們在抗洪堤壩上連續奮戰12個小時。當隱患被排除,他們從大堤上撤下來時,全身已經和泥土混為一個顏色。
洪水退去,受災地區的黨委和政府繼續與時間賽跑:損壞的電力設施修上了,沖毀的道路接上了,倒塌的電信設備安上了。洪水退到哪里,黨員干部和相關人員的身影就出現在哪里,災后重建工作平穩有序進行……
偉大抗洪精神是中華民族無比珍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戰勝困難、掃除障礙、大步向前的時代精神。在偉大抗洪精神的指引和感召下,吉林人民將肩負起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使命,切實增強必勝信心和堅定決心,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不負韶華的時代擔當、實干興邦的決心意志,不斷書寫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