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前郭縣前郭鎮阿拉坦社區把“民生無小事”的理念貫徹到社區治理和日常服務工作中,打造“婦女之家”“兒童之家”“老年人之家”,獲得了群眾的稱贊好評。
一、案例背景
阿拉坦社區是典型的村轉社區,轄區居民小區以保障性住房小區為主,其中,居家婦女、65周歲以上老人、學前兒童、低保家庭人口占比達70%以上,社區服務壓力較大。社區服務內容、服務方式單一,內部功能設置與群眾需求結合的不緊等問題依然存在。在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過程中,阿拉坦社區以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依托“三家”黨建品牌主動對接群眾現實困難和生活需求,圍繞群眾生活所需所求所盼設定服務范圍、優化功能設置,著力營造社區“家”的氛圍,增強社區居民群眾對社區的認同感、依賴感和歸宿感。
二、主要做法
(一)真幫實扶,建強“婦女之家”。婦女是社區工作的“半邊天”,社區共有家庭主婦、留守婦女、65周歲以上女性老人1241人。社區堅持以“三抓三提升”活動,扎實做好婦女工作。狠抓就業培訓,提升職業技能,組織社區婦聯組織和婦女志愿者隊伍與41戶貧困家庭婦女結對幫扶,攜手愛心企業開展“月嫂技能培訓班”和“草編技能培訓班”技能培訓活動,成功幫助56名留守婦女實現就業。狠抓教育引導,提升維權能力。利用道德講堂,聘請律師、專業工作者等,進行女性法律法規宣講6次,進一步加強婦女在維權方面的知識普及。狠抓典型打造,提升引領示范。在社區積極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重點發掘轄區內優秀婦女典型、最美家庭典型案例20余個,并進行廣泛宣傳。
(二)真情關愛,建強“兒童之家”。為了讓社區居民能夠安心工作,消除后顧之憂,社區黨組織始終堅持抓好“三個建強”,切實緩解學前兒童看護難問題。建強志愿隊伍。組織“愛心媽媽”隊伍,12名“愛心媽媽”常年服務照料轄區兒童,極大地方便了居民群眾。建強黨員隊伍。組織在職黨員在“六一”兒童節開展“關愛貧困兒童圓夢‘微心愿’活動”,累計為困難家庭的兒童捐贈善款和生活物資8.3萬元。建強“兒童園地”。積極協調相關部門,購置娛樂器材,打造活動場所,開設課外輔導班。發揮“親子閱讀示范基地”功能作用,為轄區內的兒童提供圖書閱讀空間,閱讀空間面積為50平方米,共有書籍1500余冊,滿足轄區內部分兒童閱讀的需求。同時,對“兒童之家”室外活動場所和設施加強管理,為轄區內的兒童提供安全美好的活動區域。
(三)真心照料,建強“老年人之家”。針對社區65歲以上老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殘障老人較多的實際,著力開展“三大建設”,切實改善和提高轄區內老人的幸福指數。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主管部門支持,協調黨建聯盟單位幫扶,對社區活動室功能進行改造升級,設置老年人日間照料室和老年人活動室,建立棋牌室和放映廳。加強服務體系建設。大力開展日間照料、醫療求助和文體活動,大力營造全社會關愛老人的濃厚氛圍。開展保健講座、醫療服務、趣味運動會、節日聯歡會,不但滿足了老年人養老需要,還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業余文化生活。加強管護隊伍建設。從社區工作人員中選派5人組建老年人服務工作隊,通過規范服務,充分滿足老年人日常看護、休閑活動需求,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
三、取得成效
一是提升了社區管理服務能力。通過把轄區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熱心群眾等納入到社區黨組織框架,開展圓夢“微心愿”、社區植樹節、就業創業技能培訓等系列活動,切實解決了群眾的實際難題,同時也提高了管理基層事務和服務群眾的本領。二是增強了居民幸福指數。通過規范化、精細化、多方位、全天候的社區服務,特別是解決了保障性住房小區400余戶居民開通燃氣和城鄉接合部修建路燈等一批居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得到了居民群眾的一致好評,切實提升了社區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三是激發了居民自治意識。通過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居民參與社區服務的自覺意識和主動性不斷增強,形成良好的社區氛圍。冬季社區干部清雪時,總有居民主動拿起掃把、鐵鍬一同參與;“黨群共建花園”花卉種植活動時,居民不當“看客”當“幫客”,主動翻土、栽種、澆水、除草。社區植樹節活動中,70多歲的居民志愿者,帶領全家參與植樹等等,充分體現了社區黨組織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切實組織群眾、凝聚群眾的工作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