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駐村路,她為貧困村帶去希望;駐扎老嶺村,她讓村民重拾信心;頑強斗病魔,鄉村振興是她積極治療的精神支柱。她就是宋宣葶,全國“最美公務員”稱號獲得者,白山市江源區委統戰部港澳臺僑科科長,原石人鎮老嶺村駐村第一書記。
2015年7月,懷著一顆為民辦實事的赤誠之心,宋宣葶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省級貧困村老嶺村的路。
初到老嶺村,看著這個江源區最為偏僻的村子,環境破舊、民心不齊,人口外流、老齡化嚴重,宋宣葶感受到了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責任。如何把這個脫貧攻堅的“硬骨頭”啃下來?連著幾天,宋宣葶都沒有睡好覺。
在剛剛駐村的那段日子里,宋宣葶吃在村里、住在村里,她參加村民代表大會、黨員大會,與村班子成員座談,入戶走訪,徹底摸清了老嶺村的集體經濟情況、全村常住人口基本情況和貧困戶生活狀況。
老嶺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有7戶11人,宋宣葶決定把他們作為脫貧攻堅的突破點,通過產業帶動、項目扶持以及幫助貧困戶子女尋求就業機會等形式,保證每一戶貧困戶都有兩種以上的幫扶措施。針對部分貧困群眾喪失勞動致富能力的現狀,她提出了“下延橫拉”工作法,即有子女的則“下延”幫助其子女增收帶動脫貧,無子女的則“橫拉”至其兄弟姊妹增收幫助脫貧。
“要先讓老百姓看到希望!”宋宣葶信心滿滿。新來的女書記雷厲風行,一系列的脫貧“組合拳”,讓村民見到了宋宣葶的決心。
在別人眼中,老嶺村是貧困村,宋宣葶卻說:“這里有我見過最美的春夏秋冬?!崩蠋X村雖偏僻,但這里還保存著原生態的風景,山峻水凈、風景秀麗,宋宣葶為老嶺村確立了“立足生態、發展經濟、帶動村民”的主攻方向和建設“文化生態旅游村”的總體發展目標。在她的協調下,2015年村里引入了八里坡文化園,合作舉辦多期主題培訓班,推動3戶文化旅游類企業落戶老嶺村,為村民提供了40余個就業崗位。原本偏遠的小村,成為大學生寫生體驗的目的地和打卡地,村子里的土特產廣受歡迎,村民多了一條致富的途徑。
2018年底,老嶺村實現整村脫貧。但宋宣葶深知,這還遠遠不夠,村民還沒有真正地富起來。她將2018年作為脫貧攻堅的轉折點,研究制定村社項目發展規劃。2019年,老嶺村成立多個合作社,實現了農副產品向旅游產品的轉化,推動農戶參與梅花鹿特種養殖、養蜂、林下雞養殖、大煎餅制作、冬季冰雪旅游等項目。宋宣葶創新提出“村民個人發展生產,做生產者;合作社包攬銷售,做經營者”的模式,推動老嶺村年產蜂蜜1萬余斤、煎餅1.4萬余斤、蘇油300余斤等等。
在宋宣葶這面旗幟的引領下,老嶺村一個步調、一個節奏、不落一人的致富發展新路越走越寬。她抓住國家大力扶持和發展鄉村旅游的機遇,設計旅游精品線路,完善服務措施,推動鄉村旅游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合作社由原來的5戶成員發展到19戶,相關旅游項目投產當年便收回全部成本。順應綠色有機食品種植產業異軍突起的潮流,打造無化肥無農藥的誠信品牌,玉米價格每市斤賣到了10元,成功打進長春、北京市場。開發獨具特色的森字號新產品,養殖合作社的林下雞和雞蛋,收到了來自北京、大連、河北等地的大量訂單。
為了改善老嶺村的生產生活環境,宋宣葶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爭取資金100多萬元,為鄉親們打下3口深井,維修改造自來水3處,鋪設水泥路1條、瀝青路1條……
一心想著村子的發展,可是她柔弱的身軀卻扛不住了。她無暇顧及自己身體上的不適,挺不住了就去村醫那開點止痛片、消炎藥。直到2020年11月,一陣無法忍受的疼痛將她擊倒,她才前往醫院,經過全面檢查后,確診為宮頸癌晚期。
現在,宋宣葶正在白山市江源區中醫院接受治療,因為病痛的折磨,她十分瘦弱。
宋宣葶有一個夢,就是希望看到老嶺村能實現鄉村振興。“這也是我現在配合醫生積極治療的動力?!彼煅手f。她希望自己身體好轉之后還能回到老嶺村,把未竟的事業完成。“前幾天村民給我發微信,說讓我一定要好起來,然后繼續領著他們往前干,這也是我最大的愿望?!?/p>
結束語
大山深處,宋萱葶留下了她奮斗的足跡,瘦弱的身軀挺起了村民振興的希望?;仡櫋包h的女兒 百名女黨員風采”專欄,有太多太多像宋萱葶一樣的女共產黨員堅定地走在為民服務的路上,她們中有89歲卻依然堅守在崗的“中國好醫生”,有23歲遠赴山區支教的青年學子,有在抗擊疫情一線戰斗的醫護人員,有帶領居民過上好日子的社區書記,有靠自己雙手編織幸福生活的“吉林巧姐”,更有專攻“卡脖子”技術的科技工作者……那些默默無聞的奉獻,那些奮力拼搏的軌跡,那些堅持不懈的追求,具象了“黨的女兒”的模樣,濃縮了萬千“黨的女兒”的品格。
一百位女共產黨員砥礪奮進、無私奉獻的故事,到這里圓滿收官。那些滿載夢想的奮進芳華,那些共產黨人不變的初心與信仰,卻深深地留在你我心中,鼓舞你我前行——
新的一年,再出發。
策劃:王亮 伊秀麗
監制:潘銳 王桂珍
協調:鄭麗穎
文字:于悅
剪輯:郭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