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強調,黨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新農業是吉林省“六新產業”主攻方向之一,要在構建現代產業新格局中注重品牌強農,下大氣力發展品牌農業,為實現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在宏闊歷史視野和現代產業格局中提升對品牌農業的認識。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赝倌暾鞒蹋覀凕h成立以后,充分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農民問題,把為廣大農民謀幸福作為重要使命。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農民率先拉開改革大幕,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推動農村全面進步。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動農業農村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跨上新臺階。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必須著眼國家戰略需要,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確保穩產保供,確保農業農村穩定發展。同時,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戰略基點放在擴大內需上,農村有巨大空間,可以大有作為。品牌農業是農業市場化、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適應消費升級的新型農業模式。品牌農業建設涵蓋生產全過程,其實行的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和規范化管理,可大幅提高農產品高質量供應的完整性和可控性。在構建現代產業格局中聚焦品牌農業、突出品牌強農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現實路徑,是在新時代促進農民增收的有力舉措,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提升農業競爭力意義重大。
致力于在新農業發展之路上擴大品牌效應。吉林是農業大省,2021年糧食產量超過800億斤,為發展新農業打下堅實根基。錨定現代產業新格局,吉林正在著力以包括新農業在內的“六新產業”為主攻方向,以新基建、新環境、新生活、新消費“四新設施”為建設重點,打基礎、抓攻關、促轉型,其中農產品和食品深加工是產業規?;l展的重要發力點。聚焦建強產業鏈、優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新農業發展的重要使命是圍繞種子技術、耕種技術、黑土地保護等關鍵領域,形成產品系列、產業規模和品牌效應,進一步挖掘和提升廣大農村優質農產品資源的價值,促進千家萬戶小農戶有效對接千變萬化大市場,增強農民開拓市場、獲取利潤的能力。品牌農業順應產業發展規律,是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的強大引擎,經過質量安全認證和商標注冊的農產品,其市場知名度和消費者認可度大大提升,對農產品全產業鏈供給質量持續提高的推力作用明顯,也有效帶動農民更多分享品牌溢價收益。要在新農業發展之路上把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生產供給和鄉村產業提質增效等方面統籌考慮、協同推進,把品牌建設貫穿農業全產業鏈,持續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支撐,加快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促進鄉村富裕繁榮。
調動各類主體積極性,將品質作為品牌發展的第一要義,筑牢品牌發展基礎。區域品牌,具有公共屬性、集體屬性,品牌農業需要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形成合力才能凸顯品牌張力。必須增強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以及服務體系各環節各主體間的協同合作意識、質量意識、品牌意識,堅持市場導向、消費者至上,把安全、優質、綠色作為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的基本要求。實踐也充分證明,創建地域特色鮮明的農產品品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主要載體,同時需要農戶、企業、政府等多方共同發力,統籌農業生產、加工、冷鏈物流等設施項目建設,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綠色生產體系,將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貫穿始終,將綠色生態融入品牌價值。必須大力推進標準體系建設,使各方面各環節各領域主體的品牌意識不斷強化,品質意識共同提高,形成打造品牌比只求眼前利潤更重要、更有價值的共識,讓新農業發展之路上的品牌打造既有思想基礎,更有協同行動。
不斷完善多重綜合配套保障。結合地域特點、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制定具有戰略性、前瞻性的品牌發展規劃,持續優化品牌建設的發展環境,建設和管理好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這既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也是農業企業的社會責任。一要充分發揮組織化、產業化優勢,引導和帶領廣大農民朋友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持續擴大認證數量和生產規模。二要建立健全打造品牌的扶持激勵機制,通過設立相關基金、加大獎勵力度、保障政策和要素供給、加強老工藝老字號等保護與傳承、開通綠色通道等方式,促進新老優勢全面聚合、新舊動能順暢轉換,進一步聚集優勢資源、提升創新活力。三要挖掘和彰顯品牌農業文化內涵。中華農耕文化是我國農業品牌的精髓和靈魂,要深入挖掘農業的生產、生活、生態和文化等價值,使農業產業發展與農業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技藝、鄉風民俗、美麗鄉村建設深度融合,打造新載體、新符號、新品牌,講好農業品牌故事,以故事沉淀品牌精神、樹立品牌形象。
(作者單位:長春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