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
2022年是中國的虎年。西方人把獅子當做百獸之王,中國人則把老虎當做百獸之王。中國人自古就崇虎,喜愛老虎的勇猛和力量,認為老虎威震山林而使群獸畏服,是權力的象征;在中國古老的農業社會中,老虎是“四瑞獸”之一,它能“驅惡鎮邪”,具有保護神的意義。據說,古時中原有個“虎氏族”,是黃帝的一個胞族,后來曾建立過“虎方國”。而在川蜀一帶,古代巴人也有一支叫白虎巴人。
在中國文化中,虎文化是起源最早的圖騰文化之一,它源于遠古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 屬于初民原始文化內容之一,也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史的發展中,雖然虎沒有成為帝王的象征,但它一直被當作是權力和力量的象征,如虎符、虎將、虎師等,在普通民眾的心理,虎是正義、勇猛、威嚴的象征,能驅除災難和邪惡。受其影響,在民間傳說、民間美術、民間戲曲等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中,虎的形象無所不在,如民間年畫、民間剪紙、民間雕塑、民間刺繡、民間布藝等各種民間工藝美術品都在反復地刻畫著虎,人們以虎為瑞獸,用它鎮宅、護寶、驅逐邪惡。
延伸到對待個人,中國人認為在虎年出生的人,也就是屬虎的人,是性格樂觀開朗,有感染力,會成為人群中矚目的焦點的人。
虎文化在中國的誕生和流傳
縱觀歷史,大約在幾千年前,當中華民族有了自己的文明、自己的文化的時候,中國人崇拜“虎”的民俗習俗也同時誕生了。最早“虎”是某些原始部落的圖騰,后來各種各樣的崇虎習俗逐漸形成,并滲透于中國民俗文化的各個方面。
虎文化最早分布在以狩獵為主的黃河流域。在上古時期,黃河流域就有了虎圖騰。在河南省濮陽市西水坡距今六七千年前的古墓中,挖掘出了一對蚌塑龍虎圖形,在墓主左,用蚌殼精心擺塑了虎的圖案,虎頭朝北,背朝東,身長1.39米,高0.63米,虎頭微低、圜目圓睜、張口露齒、虎尾下垂、四肢交遞、如行走狀,由于其年代很早,被稱為“天下第一虎”,可見虎是中原地區的原始圖騰之一。黃河流域的虎文化一直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貫穿于人生禮儀的各個方面,在人民群眾的生活中,虎文化,一直處于重要的地位。
位于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從遠古自北宋,一直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后由于受戰爭影響,主要是唐末戰爭、宋朝南遷,特別是宋代“靖康之變”后,中原人大規模南遷,有的追隨宋高宗趙構,有的則自找去處,總的流向是長江以南地區。遷徙江南的,以寓居浙江、江蘇者為多,他們將中原地區的風俗、愛好也一并帶到了江南。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遷移而來的民俗與文化,慢慢與當地傳統相融合,形成了新的傳統民俗與文化。
中國人對虎的崇拜
在中國民間,老虎之名在許多事物中都得到認可。地名里,蘇州的虎丘塔、杭州的虎跑泉、河南滎陽的虎牢關、陜西漢中的老虎溝、云南麗江的虎跳峽等,都是以虎得名。譽稱里,三國時期的“五虎上將”是人們對崇拜的英雄的贊譽。古代調兵遣將的信物稱為“虎符”。
中國古人過年的時候,不僅要貼門神,人們還喜歡在門上貼虎,這個習俗沿襲到近代。傳統民俗觀念中虎能驅邪,迎合人們希望平安幸福的心理,虎又成為驅邪納福的坐騎。有的地方還喜歡把畫虎懸之堂屋和住室?!吧窕㈡傉?,流露出人們征服邪惡勢力和保衛幸福生活的愿望。
南方話中“虎”與“福”讀音相近,因而虎又成為福的象征。比如,南方年畫中的《五虎(福)圖》和天津楊柳青年畫《招財進寶圖》,畫中都印一只猛虎,守衛在聚寶盆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