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一路風雨撲面而來,執一城大愛傾情援手。圓滿完成吉林農科院師生轉運隔離任務后,通榆縣將支援抗疫的目光聚焦在了長春。通榆縣委、縣政府向全縣征集志愿者的動員令,以黨員干部為代表的志愿者團隊,第一時間完成集結,馳援長春。
3月29日,出征長春的325名鶴鄉抗疫志愿者,帶著縣委、縣政府的囑托,帶著全縣人民的厚望,歷經5個多小時的跋涉,于下午3點抵達目的地。
下車即是沖鋒號,風雪就是前進鼓。整整7大車物資的卸載安置,60多頂帳篷的組裝搭建,幾百人有序入駐,在短短不到2個小時內全部完成。
為了加強抗疫攻堅戰的組織保障,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3月31日,通榆縣黨員干部志愿者沖鋒隊第一連隊前線黨總支正式組建,黨總支部下設3個黨支部,縣帶隊領導任黨總支書記,于當日上午深入第三黨支部所在的南關區南嶺街道,詳細了解卡點執勤值守、區域巡邏管控中的具體情況,認真研究解決問題。
在朝陽區,蔬菜包裝卸配發、人員封控管控、生活物資運送、核酸檢測秩序維護……志愿者們在縣帶隊領導指揮和黨員干部帶領下,堅守崗位,傾盡全力為轄區5個街道的居民提供志愿服務。
在二道區,通榆縣抗疫志愿服務突擊隊細化為帳篷搭建組、飲食保障組、醫療保障組、垃圾清理組、醫護消殺組、安全保障組、宣傳報道組、督查督導組等8個工作專班,工作落實到班、責任細化到人,黨員干部合理分配到組,握指成拳,合力抗疫,共同守候春城花開。
“一定要穿好防護服,做好自我保護。”大家稱盧成林為老盧,他今年58歲,是通榆縣支援長春抗疫志愿者中的年長者。每天除了為帶隊縣領導當好助手,他還肩負著第一連隊的物資調配、防疫消殺、吃住管理等后勤保障工作。每天清晨4點多鐘,老盧就在督促食堂大師傅們準備早餐中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晚上十一二點,還在挨個寢室巡視,關上燈、掖掖被,從管理到督導,從駐地到一線,沒有老盧管不到的事,沒有他干不到的活,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辛勞的身影。
“90后”志愿者小劉名叫劉雪松,是一名城管執法隊員,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個特別的家——和他一起生活的父親和伯父均患有嚴重疾病。長春疫情發生后,剛剛完成吉林市轉運隔離人員消殺防疫任務的小劉主動請纓,考慮到小劉家庭的特殊性,領導對其參戰申請未予批準。在家庭和抗疫之間,執拗的小劉選擇了后者。在征得兩位老人同意后,小劉便著手聯系商家定期上門運送果蔬,為兩位老人留下外賣訂餐電話以備不時之需。“請組織放心,我已經解決了家里的后顧之憂,防疫消殺工作我有經驗,讓我去吧!”在小劉的一再懇請下,組織批準了他的申請,他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志愿者先鋒隊員,每天奮戰在長春抗疫崗位上。
老盧和小劉,通榆縣黨員干部志愿者先鋒隊的一個縮影。“三百勇士盡白衣,支援長春顯擔當”,連日來,通榆縣黨員干部志愿者們始終在抗疫一線奮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