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襲長春,長春市二道區委宣傳部辦公室主任楊濟豪投身戰“疫”:在一線,化身防疫“戰斗員”;在集中隔離點,是隔離點“守護員”;面對隔離群眾,他是“服務員”。
“我要上前線!這是我長大的地方”
長春疫情暴發之初,楊濟豪因為路經疫情風險區,按照規定要居家隔離。隔離期滿,他第一時間上交了請戰書:我是土生土長的二道人,危險面前我要上前線!我是黨員,我必上,我是老二道,各個社區我都熟。我要為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戰斗。
經過核酸檢測獲得允許后,他被派到英俊鎮葦子村。3月19日晚,楊濟豪剛從葦子村回到家中,就接到二道區疫情防控指揮部通知,派他前往位于二道區先進制造產業園的隔離點開展工作。
楊濟豪二話沒說,拎起行李包,連夜奔赴隔離點,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了入駐、任務領取等事宜。
在隔離點,楊濟豪首先詳細摸清隔離點的人員信息、房間分布、樓梯位置、監控系統使用等基礎情況;隨后,他與其他工作人員一道,迅速與醫務、消殺、安保、后勤等各組別人員建立聯系,投入到物資籌備、場地熟悉、流程梳理、防護培訓、消殺培訓、醫療垃圾安置轉運、污水處理等工作中,為后續開展工作打好基礎。
“守好這道門,就多一份平安”
隔離點剛剛組建,為了能讓第一批隔離的226名學生生活得更加安心、舒心,楊濟豪開始“清單式”協調解決問題。
發生缺水停電時,他聯系有關部門安排水電工進入園區作業保障;出現被褥短缺時,他聯系區商務局采購分派;個別房間陰冷時,他逐個給房間搬來電暖設備;有房間馬桶堵塞時,他及時協調水暖工人逐一疏通;當網絡不暢時,他聯系區政數局,新建基站、為學生們辦理流量包業務……
隔離點有一支通化馳援的醫療隊,10名醫護人員每天開展核酸采樣等工作。在穿脫防護服時,他們的鞋子十分不方便。楊濟豪統計了大家的尺碼,讓愛人為大家買來易于穿脫的保暖鞋以及加快核酸采樣的剪子、膠帶等工具。
3月19日入駐至今,楊濟豪在隔離點已經連續奮戰20多天了。隔離點的工作人員并不多,但他并不感到孤獨。他說:“與責任相伴的日子不孤獨,組織派我到這里來,是對我的信任和重托,把這道門守好,二道就會多一份平安。”
“您別著急,我來想辦法”
“我想多要一床被子”“我的水快喝完了”“我需要藥品”……面對隔離人員需求,楊濟豪和隔離點工作人員都想方設法予以滿足。第一批隔離人員都是20歲左右歲的學生,楊濟豪聯系區商務局,按照清淡營養、品種多樣、必帶水果的原則,給配餐方提出食品搭配建議。
“我是二道區派駐咱隔離點的機關工作人員,同學們有事可以隨時找我……”楊濟豪全力支持校方開展抗疫特別策劃,和老師同學們一同參加到隔空對話活動中。
第二批隔離人員里,中老年人居多,楊濟豪馬上調整生活保障措施,全力滿足隔離人員需求。
“您別著急,我來想辦法,一定解決您的問題。”這是楊濟豪最近最常說的話。在集中隔離點,只要給楊濟豪發一個微信或者打一個電話,隔離人員生活上的訴求很快就能得到解決。
晚上9點,他和工作人員按劑量為隔離人員分裝區里配發的中藥;晚上11點,他在園區接應送來的物資;凌晨1點,他幫醫護人員搬運當日的核酸樣本送檢;凌晨2點,他等待前來轉運陽性感染者的車輛……
“身體上的累不算什么,堅守住,長春的春天已然來臨。”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楊濟豪堅守在疫情最前沿,為全力以赴打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大仗硬仗努力著。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