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本輪疫情突然襲來,長春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與長春市志愿服務聯合會共同發出倡議,號召全市各地各部門、各級志愿服務組織和廣大志愿者迅速行動起來,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
中宣部、中央文明辦高度關注吉林省疫情形勢,3月18日決定在長春市、吉林市和伊通縣(“兩市一縣”)組織開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關愛行動”,為群眾提供代購、代送食品、藥品等服務,打通群眾生活物資保供“最后一米”。越來越多的志愿者投身抗疫一線,用一顆火熱心溫暖這座城。
截至4月26日,全市日均參與一線抗疫的志愿者近7萬人,在52天里志愿服務2600萬個小時。廣大志愿者為居民配送生活物資訂單317.5萬個,運送“蔬菜包”1.6萬噸,幫助群眾尋醫問藥15.8萬次,購藥25.7萬盒,協助開展核酸檢測5741.7萬人次。
多措并舉 全力推進
疫情發生后,長春市文明辦把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放在首位,實施精準服務,突出對老弱殘幼等特殊群體的關心關愛。為保證“志愿服務關愛行動”有序開展,長春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制定了《長春市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關愛行動”實施方案》,建立了市縣兩級黨委宣傳部門組織推動,街道(鄉鎮)審核把關,社區(村屯)管理使用的“四級架構”,組建了關愛行動工作群、關愛行動督導群、文明實踐指導群、技術保障服務群、物資發放群“五群聯動”聯絡機制。充分發揮長春市志愿服務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作用,26個成員部門分工負責,合力攻堅。聯合市直機關黨工委下發通知,要求近兩萬名市直機關黨員干部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充分發揮生力軍作用。
在物資運輸方面,長春市志愿服務聯合會積極發動全市75個專業志愿服務組織,負責生活物資、購藥就醫的應急運輸任務。在拓展服務方面,各縣(市、區)組建了2789個業余“幫辦團”,開展專業服務、特長服務。
問題導向 落細落實
針對因平臺管理員操作不熟練導致志愿者招募工作進展慢的問題,長春市文明辦積極協調“吉事辦”小程序技術團隊,開展了4次集中理論講解和7次“一對一”“點對點”視頻操作教學,規范了招募流程。同時將平臺管理職能放開到項目社區負責人,變一人審核為多人審核,加快招募速度。
針對社區負責人不熟悉“關愛行動”、志愿者上崗后服務欠規范的問題,長春市文明辦及時將“疫情防控志愿者手冊”“志愿者自我防護指南”等政策知識“打包”下發,指導各地組織網上再培訓、再學習,14個縣(市、區)先后組織各種培訓1390次。
為便于社區負責人和志愿者快速掌握知識要點,制作了易學易記的“應知應會”和“工作提示”,下發到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手中。
針對群眾買菜難、“求醫問藥”難訴求問題,市文明辦與市委網信辦及時建立了網絡輿情協調工作機制,主動發現解決群眾訴求。各縣(市)區開通保供服務熱線,先后受理群眾訴求5.9萬件,幫助群眾解決問題9.5萬個。
連續奮戰 愛滿春城
長春市志愿服務聯合會成了“中轉站”“大倉庫”,每天來自全國各地的物資通過鐵路、公路等方式陸續抵長。接收、調撥、發送、保管,市志愿服務聯合會做好志愿者的服務員、保障員、聯絡員,累計協調運輸車輛通行300余臺次,共計接收、轉運、發放、配送各類物資500余噸。
“志愿服務關愛行動”中,“晨星”“鼎慶”“刀鋒”“藍天”等75個專業志愿服務組織積極投身志愿服務,為市民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截至目前,長春市晨星志愿者協會連續抗疫47天,共有3730人次參與抗疫行動,志愿服務受益群眾達90萬人,累計志愿服務時長27048.5個小時,捐贈抗疫物資1086504.36元。
維持秩序、消殺、配送物資、免費接送醫護人員……刀鋒車隊的志愿者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