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們嶺的田園綜合體、龍嘉的稻田公園、波泥河的苗木花卉、上河灣的金紅蘋果、卡倫的鄉情采摘園……近年來,長春市九臺區以文旅深度融合為引領,發展特色產業賦能鄉村振興,一系列創新節點串珠成鏈、連線成帶、聚帶成面,形成了鄉村振興“樣板群”。
文旅深度融合解鎖“振興密碼”
圍繞“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九臺區重點打造了氿遇山居和如美鄉村特色民宿,推出了山野菜系列、東北菜系列等特色美食,培育了馬鞍工坊系列、向宇果仁系列等特色旅游商品,建設了A級以上鄉村旅游經營單位13家,開發了“紅色教育、關東民俗、鄉村民宿、休閑采摘、山水生態”五大系列特色旅游產品,貫穿了一年四季。僅2021年,九臺區鄉村旅游接待游客45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實現16億元。
馬鞍山如美鄉村民宿項目采取“企業+村集體+村民”的合作形式,利用村民的閑置住房開辦鄉村民宿,村民除了房租和打工收入,還能享受村集體的分紅。吉林省如美鄉村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蔡瑜對記者說,近年來,他們積極在當地開展文旅活動、推出文旅產品,在吸引大批國內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的同時,也有力帶動了當地村民的就業增收。從2021年到現在,用工量在2000人次以上。
村里美起來、富起來以后,吸引來的不僅僅是投資商和游客,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輕人開始回鄉創業。馬鞍山村黨總支書記趙世龍自豪地說:“我們已經從以前的泥土村變成了現在的鮮花村、網紅村。也正是家鄉的快速發展,加快了年輕人回鄉的步伐。”
為豐富鄉村文化,九臺區還孵化五美服務鄉村行、暖冬行動雙幫扶等志愿服務項目120余個。深入開展“文明村屯、干凈人家”創建活動,開辦“好人講堂”。全區共建成農村文化小廣場279個、健身廣場9個,實現文化小廣場全覆蓋。常態開展“文藝輕騎兵志愿一線行”等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
七彩產業帶激活“一池春水”
近年來,九臺區高位對標全省鄉村振興規劃中的8大行動、106項工程,堅持“規劃引領目標清、產業帶動農業強、內外兼修農村美、多元創收農民富”的總基調,鄉村振興不斷實現新突破。2021年,全區特色產業加速集聚,投資2.95億元打造肉雞、貢米、果蔬3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園藝特色產業規模首次突破60億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壯大,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發展到61家,獲批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國家級試點,“朱老六”成功上市。
為加快鄉村產業振興,近幾年,九臺區加快了高質量推進特色產業帶建設步伐。紅色產業帶,即通過充分挖掘錦繡村、其塔木烈士陵園等紅色資源,打造全省聞名的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年接待游客20萬人次。金色產業帶,即金色家園苗木產業,充分發揮波泥河東北苗木花卉之鄉的優勢,苗木花卉種植面積達到8000公頃。綠色產業帶,即“千頃地、萬棟棚”棚膜經濟帶產業,屆時九臺將成為長春地區最大的蔬菜生產供應基地。粉色產業帶,即櫻花大道觀光產業,建設櫻花產業及景觀大道,預計年可接待游客60萬人次。青色產業帶,即馬鞍山休閑康養產業,規劃建設占地5平方公里的“一軸、六區”馬鞍山田園綜合體項目,可實現生態農業、休閑旅游、田園居住復合效應。銀色產業帶,即廟香山冰雪產業,年接待游客100萬人次,獲得金雪花獎最受歡迎滑雪品牌、最受歡迎滑雪場殊榮。白色產業帶,即“貢米”產業,“九臺貢米”已經成為九臺主導產業、支柱產業。通過特色產業的融合發展,已在九臺區域形成了集休閑度假、觀光旅游、康樂美食、紅色教育為一體的高品位鄉村生態旅游景觀帶。
現代休閑農業造就“新型農人”
九臺區先后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和“吉林省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獲批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首批創建單位”,通過將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相結合,農民的腰包鼓了起來。
進入夏季,走進九臺區龍嘉街道紅光村,只見稻田公園里禾苗翠綠,在粼粼波光中茁壯成長。紅光村黨總支書記李在德告訴記者,稻田公園是2020年和村史館、稻米產業展覽館一起修建的,目的是把當地的民俗文化、農耕文化和稻米文化充分結合起來,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引領村民發家致富。
多年來,紅光村與專業農業生產公司合作,通過“村集體+合作社+企業+農戶”的模式實現土地規模經營,進一步提高現代農業水平。“紅光村的稻田公園和高標準農田對于大米的對外銷售來說是一張特色名片,提高了我們的利潤,所以我們給到村民的承包金也相對較高,紅光村200多戶村民在承包金方面能增收50萬元左右。”負責紅光村水稻種植銷售的吉林省合十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基地經理安明星說。
整合農田,釋放規模效應,農民成了最大受益者。在保證對土地承包權、經營權不變的前提下,全程享受現代農企的優質服務。“現在每公頃土地的年分紅就有1萬多元,過去辛苦忙一年,都不如土地入股的收益。”村民李在日說,在國外務工的這些年,村子變美了,收入提高了,再也不用惦記家里這點地了。
同時,依托高標準農田規模發展優勢,紅光村還將逐步打造特色餐飲、民宿旅游、觀光體驗等配套設施,讓這里逐漸成為一個現代農村田園旅游新地標。
田園美、環境美、村莊美、庭院美……如今,九臺鄉村居民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日子越過越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