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東豐,滿眼生機。
從縣城到鄉村,無論是項目施工現場還是企業生產車間,干部群眾抓項目、搞產業、謀發展的熱潮滾滾而來,一個個重大項目、致富產業、民生工程加快推進,為東豐縣高質量發展奏響了最強音。
走進東豐·國際梅花鹿產業創投園項目建設現場,各類工程車在工地上往來穿梭,焊接聲、切割聲、錘打聲……各種聲音交織成一首“施工交響曲”;
在橫道河鎮駝腰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施工現場,機聲隆隆,工程有序推進;
位于東豐縣三合鄉螞蟻村的吉林省紅動飲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5條生產線同時作業,洗瓶、灌裝、貼標、包裝等程序有條不紊地進行;
……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東豐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得到全面提升。
打造發展強引擎,促進產業結構優化
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48.1萬畝,實施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60.5萬畝,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3%,糧食生產穩定在22億斤階段性水平。食用菌生產規模達到8000萬袋,羊肚菌設施發展到738棟、40萬斤。連續4年設立2000萬元梅花鹿產業發展基金,養殖規模日益擴大,產業層次顯著提升。
工業經濟勢頭強勁。構建了“鋼鐵+冶金建材”“梅花鹿+醫藥健康”“食用菌+農特產品加工”“包裝+輕工紡織”“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五大產業格局,工業增加值增速明顯。
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啟動“數字東豐”建設,城市智慧水平不斷提升。養鹿官山園、皇家鹿苑博物館等建成運營,景點吸引力、集聚度明顯增強。杜鵑花谷、森林山莊納入“周游吉林”精品線路,四平村、一面山村被評為“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
深化改革,激活高質量發展新活力
做好改革“加減法”,努力為企業減負。
為了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東豐縣不斷釋放改革紅利,扎實推進“放管服”“最多跑一次”、黨政機構、農村產權制度等改革工作。企業登記開辦實現全程電子化,最短只需30分鐘。加強“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進市場主體誠信體系建設,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平臺能級不斷提升。開發區承載能力、服務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載體平臺、產城融合發展的推進區作用持續顯現,連續14年被評為“全省先進工業集中區”,成功晉升為省級開發區。聚焦“有中生新”做強存量,打造具有影響力的涉鹿產業集聚區,啟動實施了“東豐·國際梅花鹿產業創投園”項目,真正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城鄉“面子”越來越靚,民生“里子”越來越實
近年來,東豐縣積極探索實施“東進、南擴、西優、北儲、中改”城市發展戰略,城市發展格局不斷優化,建成區面積達到17.9平方公里。藥業大街、江城大路等城區道路改造工程相繼完成,公鐵立交橋投入使用,群眾出行更加便利。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城鄉統籌發展進入全面融合階段。
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工程高效推進。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實施“廁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等工程。成功創建“美麗庭院、干凈人家”5.7萬戶,家家比干凈、戶戶賽整潔的新風尚深入人心。
此外,東豐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補齊民生短板,創造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幸福生活。深入實施“就業創業”工程,累計新增城鎮就業人員3.6萬人。城市低保標準提高到年6600元,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年4860元。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教育資源配置更加均衡。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立縣、鄉、村三級醫療聯合體,分級診療制度不斷完善。群眾獲得感、安全感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