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班子團結,黨員干部齊心協力,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沒有做不好的事。”這是松原市寧江區團結街道黨工委書記李紅衛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團結街道現轄團結、勝利、松濱、松寧4個社區,面積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734戶26533人。街道黨工委下設12個黨支部,共有396名黨員。
疫情期間,團結街道黨工委迎難而上,積極作為,創新機制,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社會治理優勢,立足戰時、兼顧平時,全力構建平時服務群眾、戰時高效聯動的“平戰結合”基層網格工作體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筑牢抵御疫情“防火墻”。
成立反應迅速運轉高效的32個小區功能型黨支部,多維度多角度為群眾辦實事,搭建起黨與人民的“連心橋”。以轄區51個核酸檢測“五百人”網格為最小作戰單元,由網格員或街道干部擔任黨支部書記、指揮長,由包保部門干部擔任第一書記。在科學劃定樓棟區域、合理測算保供商戶設置、精準封控小區出入口的前提下,順利組織完成核酸檢測和“敲門行動”“掃地行動”,累計檢測29萬人、排查18萬余人。
為使小區功能型黨支部和紅心物業互相融合,共同發力,在“平戰”轉換上更加自如順暢,提高小區物業管理水平,提升居民參與治理意識,組織小區內有特長、有資源、參與意識強、熱心公益事業的居民,建立以宣傳教育為主的薪火、以服務調解為主的守望、以文體健康為主的陽光三支志愿服務暖心社。
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濱江花園小區設立4個“車庫”黨小組,每個黨小組5人,由黨員樓棟長、單元長或居民黨員組成,并設置一名社區網格員。車庫作為黨小組活動場所和應急物資儲備庫,也是化解矛盾糾紛的“調解室”,還是討論小區大事小情的“研究所”。“車庫”黨小組在這里進行督促居民核酸檢測后回家、對隔離人員提供服務和監管、小區管控、人員排查、保供點監督等工作。
城市靜態管控解除后,在原有“人間煙火氣”黨員集市基礎上,開展“守望鄰里情”活動主題,讓居民從走出來到動起來,構建“與鄰為善,以鄰相伴,貧病相扶,守望相助”和諧鄰里關系。同時,舉辦薪火志愿暖心社組織燃氣安全演練,組織紅心物業慰問女保潔員、女樓棟長活動,進行核酸消殺、醫廢技能等培訓。
借鑒“黨建聯盟”的經驗和模式,建立黨建微聯盟。微聯盟成員由各小區內居住的各企事業機關單位在職黨員組成,涵蓋教育、消防、交警、供熱、法院、銀行、醫院、人社、自來水、司法、稅務等部門,為小區居民進行政策解讀、義務體檢、法律咨詢。同時,配合街道參與社會治理,形成街道吹哨,部門報到的黨建機制,有效解決了街道職能不全的工作薄弱點。
在各小區設置便民服務點,幫助居民代繳水費、代收快遞等,同時也是智慧寧江服務平臺“最后一米”功能的推廣點,抗疫情“一鍵上報”功能的宣傳點,群眾滿意度直線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