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農博園3號館數字農業及國際農產品展廳看到,這里設置了251個國際標準展位,廣泛邀請數字農業企業參展,圍繞智慧農業與數字鄉村建設,展示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全產業鏈中的應用與創新。
發展數字農業是本屆長春農博會的主題之一。數字農業為農民的生產生活和鄉村治理帶來了哪些變化?數字鄉村又如何更好地賦能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發展?記者在3號館幫您尋找答案。
首先給大家介紹一朵云,它叫“吉農云”。過去扛鋤頭,現在看手機,一個個遙感器緊盯著農作物的長勢。像土壤的酸堿值、土壤墑情都顯示在這個平臺上,小秧苗什么時候喝水,手機說了算。過去埋頭種地,現在看手機管地,這朵“吉農云”,可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吉林省農業綜合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孫英霞介紹說:“這張圖片顯示的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指揮調度中心,這里包括生產監管、廠區環境影像、產區環境氣候、作業監管、航空無人機影像、衛星遙感監測、土壤墑情、土壤肥力等。通過我們平臺的數字化管理,能把它們進行規模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在管理上、云財物上,進行數字化升級,讓農民專業合作社真正成為‘數字社’?!?/p>
如今,在我省一根網線連接城鄉,數據成為農民致富增收的好幫手,傳統農事和數字化改造聯姻,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那就讓我們看看“吉牛云”。通過大屏幕,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牛圈的溫度和濕度,及每頭牛的健康狀況。
長春凈月高新區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局局長高洪宇說:“鄉村振興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我們通過數字化手段去實現,打造一體化數字服務平臺去推動?!?/p>
從埋頭種地到智慧農機無人駕駛,從提籃叫賣到網銷全國,數字經濟帶來的智慧農業,改變了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務農方式。物聯網、大數據、云平臺等新技術手段與傳統農業深度融合,讓農民種地更輕松,增收致富更高效、更有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