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擁有3000多居民的小區,之所以能夠成為′無疫小區′,得益于社區、物業的辛勞付出,更與黨員干部和志愿者的無私奉獻密不可分!″威尼斯花園小區居民深有感受。
自3月初長春市發生疫情后,居住在長春市朝陽區湖濱社區威尼斯花園小區的近百名黨員聞風而動,迅即投身疫情防控"戰斗″中,通過黨支部引領帶動黨員沖在一線,助力社區抗疫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圓滿完成了抗疫任務。
建立臨時黨支部 疫情防控有了主心骨
突如其來的疫情,加之小區封閉管理,將繁重的抗疫任務和諸多的居民訴求都集中到社區這個城市末梢神經上。就在這個時候,小區的黨員們站了出來,他們成立了由邱德君任書記,潘強、譚亮和楊妮娜為支部成員的95名黨員加入的威尼斯花園抗疫臨時黨支部。隨之,又有3名民主黨派人士和非黨同志匯聚周圍。臨時黨支部建在最前沿,黨員沖在第一線。這個百人規模的志愿者團隊,成了小區抗疫的核心和主力。
配合、助力社區疫情防控,臨時支部劃分三個黨小組,每名黨員都找到了自己的崗位,領到了自己的任務,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省衛健委職衛監督所下沉黨員畢瀾濤在承擔單位分配的疫情數據收集整理分析任務的同時,一旦有空閑時間,就自告奮勇地披上防護服“戰甲”,背上數十斤重的消殺“武器”,進行一場又一場的消殺“戰斗”,每次消殺結束后,他脫下防護服,身上衣服都被汗水浸透,臉上手上露出深深的勒痕。在小區核酸采集、環境消殺、卡點執勤、園區巡邏、物資轉運任務中,黨員干部亮身份見行動,身先士卒、沖鋒在前,充分發揮了疫情防控的模范帶頭作用。
依托臨時黨支部 織就疫情防控網
隨著防疫時間的延長,勸導居家隔離,小區消殺和生活必須品保供便成為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為此,臨時黨支部通過宣傳科學防控知識,分析研判小區防控形勢,細化完善防控措施,編織了疫情防控安全網。
在小區未出現疫情的情況下,一些居民膽子開始大起來,想出來“活動活動”。黨支部引導黨員干部和志愿者站在居民的角度,多說暖人心的話,多做解民憂的事,得到了小區居民的支持和理解。
在小區封閉、物業嚴守進出口、嚴防人員車輛進出的情況下,小區居民主要通過南二門輸入米面油菜和藥品等生活必需品。因此,守住南二門,卡緊貨物進入通道,成為筑牢防控隔離墻的關鍵所在。為完成任務,黨支部要求三個黨小組輪流組織專門力量,形成工作專班,加強現場疏導管控,嚴防居民聚集,嚴格消殺程序,堅決防止病毒隨貨物傳入小區。
針對小區居民底數不清、獨居老年生活情況不明等問題,志愿者團隊通過電話微信“網上敲門”、上門派發自測盒等方式與小區居民進行聯系,掌握居民身體狀況,了解居民困難問題,安撫情緒,幫助采買生活用品,確保小區居民安心居家防疫。
發揮黨員先鋒作用 急難任務肩上擔
哪里有急難任務,哪里就有黨員志愿者的身影。
4月10日,接到為小區26棟樓居民派發自測試劑盒的臨時任務后,黨支部立即動員全體黨員和志愿者,在不影響值班值崗的情況下,迅速組織33人的突擊隊,承擔了逐樓逐戶上門派發的工作,僅用3個小時就完成了2233戶居民2689人次的派發任務。他們當中,有單位、社區雙線作戰的公務員賀大明同志,有堅持上網課后即投入小區志愿服務的高校教師于雪晶、李孝更等同志,有夫妻同心齊參戰的劉雪峰夫婦、劉爽夫婦……每次任務完成后,突擊隊員們渾身是汗,全身酸痛,特別是身穿防護服,衣服濕透、口罩變潮、面屏上霧……但他們都毫無怨言。
經過下沉黨員干部、志愿者和物業公司共同努力,讓擁有3000多居民的威尼斯花園小區成為“無疫小區”,取得了小區抗疫的階段性勝利。
作者:繆一鳴 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憶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