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省就業殘疾人已增長至18.9萬人;
新時代十年,共為160多萬人次持證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
2021年以來,已完成3289個村級殘疾人服務場所無障礙改造;
……
這是一份不平凡的成績單。
愛心助殘,共享芳華。我省各級殘聯會同各有關部門,持續加大殘疾人民生保障力度,出臺了殘疾人就業、康復、教育、文化、體育、無障礙建設等一系列扶殘惠殘政策,多個助殘項目落地落實,成效顯著,全省殘疾人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就業是民生之本。多年來,我省殘疾人事業不斷開拓創新,進入發展速度快、發展質量好、殘疾人得到更多實惠的新階段。
今年國慶節前夕,40歲的博士后崔春升和他的團隊所申報的科技助殘創業項目獲得批準,正式入駐到吉林省殘疾人創業孵化基地,開始了新的創業之路。崔春升是一名肢體殘疾人,畢業于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大學畢業后,他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實現了自主創業。
現在,有越來越多像崔春升這樣的殘疾大學生走上了自主創業之路。為了扶殘助殘促就業,省殘聯組織協調各部門全面加強殘疾人就業援助和就業服務。其中,圍繞落實《吉林省殘疾人就業辦法》和殘疾人事業發展規劃,共謀劃實施了3個殘疾人就業專項規劃,出臺了促進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發展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扶持殘疾人自主就業創業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殘疾人就業保障政策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省殘聯積極探索融殘疾人電子商務、線上帶貨直播、特殊才藝展示、殘疾人事業宣傳等為一體的新時代殘疾人網絡就業創業和事業發展模式,在全國殘聯系統率先搭建起省級殘疾人網絡創業孵化平臺,快速形成了省、市、縣三級殘聯組織聯動局面。截至目前,全省建立殘疾人網絡創業孵化基地近70個,依托網絡實現創業就業的殘疾人達5000多人。
不僅如此,為加大就業力度,今年,我省啟動了“百日攻堅”“陽光在行動”等殘疾人大學生就業幫扶活動和專場就業洽談會,近300家企業提供2400余個就業崗位,其中京東長春數字園等8家新業態用人單位還開發了新媒體運營、數據標注員、航空測繪等200余個新就業形態崗位,受到殘疾人大學生歡迎,截至11月底,就業率已達到81.9%。
促康復、享溫暖……全省各地殘聯多管齊下,齊抓共管,讓殘疾人的向往不斷變為現實。
家住長春市的劉萬花,是一名重度肢體殘疾人。她從2019年開始享受市殘聯實施的“肢體殘疾人居家康復服務”項目,每年可以得到3個月的免費入戶居家康復服務。在此期間,康復師將傳統康復療法結合現代康復技術,為其從“臥床期”“坐位期”“站立期”提供了綜合性康復訓練與指導服務。經過定期居家康復服務,她已經從生活半自理狀態康復到能夠完全自理,可以獨立“進食”“穿脫衣服”“如廁”,不再需要家人時時陪伴。
據了解,省殘聯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健全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殘疾人康復、殘疾預防的制度體系,連續10年將“為10萬名有康復需求的持證殘疾人和殘疾兒童提供基本康復服務”列為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整合衛生、民政等社會資源,推進“機構+居家”“線上+線下”“互聯網+康復”等服務模式的轉型,共為160多萬人次持證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推進落實省政府《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1.3萬余名0-6歲殘疾兒童得到康復救助。
為了提升殘疾人“幸福指數”,省殘聯精準發力,大力推進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彰顯民生溫度。
靖宇縣蒙江鄉靖宇村的肢體二級殘疾人趙亞琴需要依靠輪椅輔助出門,但砂石鋪墊的庭院讓她難以行走。2021年,通過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項目,當地殘聯為趙亞琴家的庭院進行了地面平整并鋪上了瀝青路面。“以前,這院里都是坑洼,自己走不了。現在院子鋪平了、好走了,我自己就能坐著輪椅行動,比以前安全多了。”趙亞琴開心地說道。
多年來,全省各級殘聯主動謀劃、主動出擊、主動作為,積極向黨委、政府匯報殘疾人在居家生活中的特殊困難和對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的迫切需求,始終堅持將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納入黨和政府工作大局。10年間,共為近3.8萬戶殘疾人家庭實施了無障礙改造。
“十四五”以來,省殘聯聚焦貫徹新發展理念,創新實施了“助力鄉村振興服務萬村 無障礙改造項目”,計劃5年內,對全省所有行政村殘疾人服務場所進行無障礙改造,2021年以來,已完成3289個村級殘疾人服務場所無障礙改造,進一步提高了殘疾人生活質量。
向陽而生,溫暖同行。全省各級殘聯組織主動作為,奮力拼搏,越來越多的殘疾人走出家門,勇敢地面對生活挑戰,堅強地為夢想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