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9時13分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唯一兼具“節氣”和“節日”兩種“身份”的清明。此時,氣候溫暖,桃花初綻,楊柳泛青,正是祭祖掃墓和踏青賞花的日子。可能你還不知道的是,清明也是一個重要的養生節氣,清明養生重在養肝,可多飲菊花茶,多吃山藥、西紅柿、土豆等食物。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中醫內科教研室副主任、吉林省中醫藥學會中醫全科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張景洲介紹說,傳統的清明節養生理論認為“春與肝相應”,意思是說春季的氣候特點與人體肝臟有密切關系。所以,清明節的養生應以養肝為主。如果肝功能正常,人的氣機就會通暢,氣血就會和諧,各個臟腑的功能也能維持正常。因此,清明節養生重在養肝。調養肝臟有“養肝”和“清肝”之分。具體方法有多種,如以肝養肝、以味養肝、以血養肝和以菜養肝等。
清明養生少吃“發物”。中醫認為,體內肝氣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常言道,過猶不及,如果肝氣過旺,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還可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因此,在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辛,少吃發物。所謂“發物”,從中醫角度上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魚、海蝦、海蟹、咸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這些食物應少吃或忌吃。清明可多吃山藥、西紅柿、土豆等食物。
清明時節,天氣溫暖、陽氣生發,此時可選擇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飲用,不但可以養肝利膽、疏通經脈,還可借此將一個冬季積存在體內的寒邪散發。“菊花性涼、味苦辛,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清肝明目、疏散風熱的功效,可治療因肝火上亢所致的頭痛、外感風熱造成的感冒、緩解眼酸痛和視疲勞等,對神經性頭痛、頭暈也有顯著療效,常喝菊花茶還能擴張動脈和增加冠脈流量,降低血壓,長期飲用也可降低膽固醇。”張景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