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在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視察吉林三周年之際,為全面反映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懷和指導下吉林振興發展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可喜變化,本報今起開設“牢記囑托 踔厲奮進”欄目,全面展示我省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感恩奮進,堅決扛起“新擔當、新突破、新作為”重大職責使命,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采取的有效舉措和取得的顯著成效,全面立體呈現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白山松水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生動實踐。
盛夏時節,吉林大地,人勤地沃,幸福如歌。
從工廠車間到鄉村沃野,從濕地草原到莽莽林海,白山松水間,處處涌動著牢記囑托謀發展、感恩奮進促振興的熱潮。
青山不會忘記!
綠水不會忘記!
黑土地不會忘記!
2400萬吉林兒女更不會忘記!
2020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五年內第三次來到我省視察,對吉林工作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殷殷囑托,聲聲入耳;奮力前行,力量倍增!
新擔當、新突破、新作為。三年來,吉林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各族人民牢記囑托,把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作為首要之責,把對總書記的崇敬之情、感恩之心、忠誠之志,轉化為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實際行動,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精彩篇章。
學思踐悟亮出“吉林答卷”
三年來,全省上下狠抓理論武裝,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鑄魂固本、堅守初心、忠誠看齊。
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將總書記視察吉林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逐條逐項梳理,與總書記對全黨全國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結合起來,與總書記對我省的其他重要指示批示結合起來,與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情實際結合起來,建立“第一議題”制度,運用 “五化”閉環工作法,制定《總施工圖》《分施工圖》《分工方案》,實行月調度、季檢查、年回看,明確目標、明確任務、明確措施、明確責任,推動各項工作落實,堅決做到總書記有號令、黨中央有部署、吉林見行動。
三年來,我省積極發展“六新產業”,加快建設“四新設施”,加速推動“六個回歸”,著力破解“工業一柱擎天、結構單一”的“二人轉”難題,全力構建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產業新格局。累計推進468項重點任務落實,主要包括:全面實施“百千萬”產業培育工程,打造現代新型汽車和零部件、農產品及其深加工和食品細加工、冰雪和避暑休閑生態旅游三個萬億級支柱產業;發展醫藥健康、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數字經濟、現代服務業六個千億級優勢產業;培育人工智能、生物工程、通用航空等若干百億級新興產業;緊盯轉型數字化、服務智能化、社會共享化、產業高級化新趨勢,緊扣“數字中國”部署推進“數字吉林”建設,以數字化“賦能、賦值、賦智”,促進高質量發展,推動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
農業現代化爭當排頭
習近平總書記每次來吉林,都非常關心農業、關注農村、關愛農民,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是總書記賦予吉林的國家擔當。
三年來,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設“農業強省”為抓手,扎實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建設,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爭當農業現代化排頭兵,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總結推廣“梨樹模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力倍增,黑土地保護力度持續加強,一幅“農”墨重彩的美麗畫卷在吉林大地徐徐展開……
全面夯實糧食安全基礎,糧食產能穩步提升。我省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深入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工程,糧食單產在全國主要產糧省中名列第一。糧食總產量連續兩年超過800億斤,2022年糧食總產量達到816.16億斤,同比增產8.32億斤,占全國11.31%,這意味著我省為14.1億中國人的飯碗里多裝了半斤糧。
加快建設良田,建成高標準農田4541萬畝。
全力振興良種。組建作物育種聯盟,2020年以來通過國審、省審新品種1191個,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100%。
提檔升級良機。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
大面積推廣良法。主要農作物基本實現測土施肥、綠色防控、飛防作業全覆蓋,水肥一體化應用面積不斷擴大,防災減災能力顯著增強。
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建設“吉農云”“吉農碼”應用,注冊人數已達50萬人。建設標準數字村350個、認定示范基地34個。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縣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和示范社分別發展到5730家和5557家,全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分別規范發展到8.1萬家和9.8萬家。在全國率先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每年培訓農民工11萬人次。
三年前,四平市梨樹縣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盧偉曾面對面向總書記匯報。他說,近年來,合作社一直采取“帶地入社、土地租賃和土地托管”三種模式,集中了全村近九成700公頃土地。在合作社的組織帶動下,八里廟村基本實現了土地規?;洜I。
牢記總書記“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的囑托,吉林省不斷強化科技支撐,黑土地保護力度持續加大——
將7月22日確定為“黑土地保護日”,新修訂的《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也于今年4月1日正式施行。連續兩年舉辦黑土地保護利用國際論壇,持續擴大國際影響力。大力推廣“梨樹模式”,推行秸稈覆蓋條帶耕作、秸稈全覆蓋免耕播種、寬窄行秸稈覆蓋免耕播種、秸稈覆蓋原壟耕作等保護性耕作技術。2022年,推廣面積達到3283萬畝,居全國第一位。
深入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與中科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先后設立省級黑土地保護重點專項和黑土先導A類專項,實施100多項課題的協同攻關。啟動建設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工程研究中心5個和東北黑土保護利用創新研究院1所。建立3個萬畝級核心示范基地和48個千畝級輻射示范基地,分區組建專家指導團隊,與30個重點縣開展幫扶結對,分類示范技術路徑和耕作模式。
推進“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全省肉牛飼養總量發展到652.6萬頭。扎實做好“農頭工尾”“糧頭食尾”“畜頭肉尾”文章,扎實推進“十大產業集群”建設,鞏固了全國農業現代化第一方陣的地位。
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新改建農村公路3006公里,改造農村廁所10.35萬戶,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超過97.5%。扎實做好我省邊境村建設工作,去年全省216個邊境村實現人口回流7179人,“空心化”率由2021年底的28%下降至2022年底的23%。
民族品牌乘勢而上
吉林省委、省政府堅持將振興民族汽車工業作為歷史責任扛在肩上,將總書記視察一汽的7月23日設立為“吉林省汽車產業創新日”,實施“紅旗”百萬輛民族品牌汽車建設、汽車產業集群“上臺階”等重大工程,舉全省之力支持一汽建設世界一流企業,讓“紅旗”高高飄揚、“解放”持續領航、“奔騰”澎湃前行。
厚望如山,催人奮進。三年來,中國一汽始終牢記掌控關鍵核心技術、樹立民族汽車品牌、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的殷殷囑托,奮力譜寫民族汽車工業“風景這邊獨好”新篇章。2022年,中國一汽實現整車銷量320萬輛,營業收入6300億元,利潤超過490億元。今年1-5月,主要經營指標全面實現正增長,其中利潤同比增長6.6%;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提升,銷售8.3萬輛,同比增長100.8%;海外市場快速突破,出口2.8萬輛,同比增長153%。
“我們努力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擎起‘紅旗’這面中國汽車民族品牌的旗幟,在探索高質量發展和創建世界一流企業道路上走在前列。”回想起總書記囑托與勉勵,一汽集團研發總院副院長兼智能網聯開發院院長周時瑩仍激動不已。
回望三年,一汽不斷完善全球研發布局和創新體系,推行“揭榜掛帥”、產品項目CEO制等,統籌推進原創技術策源地、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創中心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2022年專利公開量、授權量均居汽車行業第一。
實施“紅旗”百萬輛民族汽車品牌建設,銷量五年增長65倍,聯合國內頂尖研究機構成立38個協同創新實驗室、5個基礎研究應用實驗室,形成協同創新、共建共贏的生態聯盟。
在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變革機遇下,吉林汽車產業高高昂起的“一汽龍頭”,帶動全產業鏈條舞動出巨大發展能量。
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20棟主要建筑主體已完成建設,正在安裝生產設備及配套設施;一汽氟迪新能源動力電池項目、比亞迪動力電池項目建設提前100天完成送電,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提供“硬核”動力;麥格納、李爾、偉巴斯特、光洋精機、曼胡默爾等一批跨國零部件企業落戶長春;一汽富維、一汽富奧、一汽富晟、威卡威、均勝等一批自主零部件企業快速成長;動力總成工業園、軸齒工業園、盛世汽車產業園等一批專業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區拔地而起。
一個個重大汽車產業項目加速落地、開工、投產,為吉林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折射出吉林與日俱增的產業吸引力。如今,越來越多上下游企業集聚,萬億級產業集群聚優成勢,發展動能疊加效應不斷顯現。
創新發展捷報頻傳
三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時強調,高新科技園區要圍繞國家戰略需要,堅持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走集約化、內涵式發展道路,要重視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更要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帶動和輻射作用。
三年來,長春新區牢記總書記囑托,圍繞科研優勢布局產業,做大做強生物醫藥、光電信息、新材料三大特色產業。如今,一張張項目建設規劃圖變為實景圖——
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吉林一號”衛星在軌108顆,組成全球最大的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在國內首次實現了星地激光高速通信工程應用,具備對全球任意地點天重訪能力23-25次;總投資30億元的金賽藥業國際醫藥產業園2024年投產后,生長激素年產能將由7500萬支增加到1.5億支;長春智能光谷產業園計劃年底竣工,比原計劃提前一年,將為光學、航空、航天產業做前沿研究……
長春新區的發展只是我省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這三年,我省深入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持續夯實經濟增長基礎,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
今年一季度,全省經濟全面飄紅,取得了多個“全國第一”,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2%、高于全國3.7個百分點,位居全國第一,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省首次單個季度增速居全國第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高于全國8.2個百分點,居全國第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6%,其中3月份當月增長41.1%,居全國第一。建筑業總產值增長23%,高于全國17個百分點,居全國第一。一連串飄紅的數據,一份份喜人的捷報,是全省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
——千方百計穩增長。我省搶先抓早,冬季就開展項目前期專項行動,對5000萬元以上項目實行清單化管理。先后組織開展汽車產業集群、農業十大產業集群、旅游、能源、醫藥健康5個重點領域項目開工活動,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產業項目、基礎設施項目在一季度加快建設。
——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統籌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和項目建設,研究提出投資總規模和投資結構的調控目標、政策、措施。白敦高鐵建成運營,長白山機場擴建工程落成,沈白高鐵全線開工,長春經遼源至通化高鐵、長春機場三期擴建、“大水網”、沿邊開放旅游大通道等工程項目順利推進。投資450億元的中車松原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100天實現產品下線。投資339億元的吉化120萬噸乙烯項目啟動建設。國藥長春新冠疫苗一期項目僅用95天就建成投入使用,年產能24億劑,規模居全國第2位。
——集聚創新發展新動能。我省是全國第11個創新型省份、東北三省一區第1個創新型省份,去年長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獲批建設。近年來,整合省內“大校、大院、大所、大企”力量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2022年第一批次重組的全國重點實驗室中,已有一汽集團汽車振動與噪聲和汽車安全控制、吉林大學汽車仿真與控制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獲批掛牌,東北地理所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吉林大學集成光電子學、長春光機所應用光學、發光學及應用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在申報,還將有8家實驗室參與2023年第二批次重組。
——啟動科技成果轉化“雙千工程”。截至目前,共支持了1302項科技成果在省內落地轉化。今年,投入2.65億元,啟動了412個成果轉化項目,科技成果加速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可持續發展。
“人才引擎”動力澎湃
“要創新人才工作政策、體制機制、方式方法,積極營造拴心留才的良好環境?!笨倳浀脑捬元q在耳。我省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創新推出“人才18條政策”及其“2.0版”“3.0版”,啟動高層次人才收入倍增計劃,不斷掀起人才匯聚、人才回歸、人才興業熱潮,高層次人才流動實現了“進大于出”,“近者悅遠者來”的人才生態逐漸形成。
拿出“真心愛才”的舉措。著眼于汽車、醫藥等重點產業領域國內外一流、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的頂尖人才和團隊招引,出臺專項支持政策,制定產業引才目錄,支持企業引進“高精尖缺”人才。拓展優秀中青年骨干人才事業成長空間,在職稱晉升、薪酬提高、成果轉化等方面加大激勵力度,讓優秀人才盡快脫穎而出。大力實施“兩找一服務”創新服務工程,對引進的高校畢業生為主體的青年人給予人才分類評定、安居保障等激勵支持,努力讓青年學子在吉林創新創業成本更低、負擔更小、見效更快。
提供“誠心待才”的服務。統籌推進人才分類定級評定工作,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才評價機制,為各類人才提供人才評價服務。開通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配偶安置、就醫出行旅游“綠色通道”,竭力為人才落實好住房安居、醫療保健、居家旅行等“關鍵小事”。加強人才人文關懷,在人才項目評比、專家療養、榮譽稱號評選等方面加大傾斜力度,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干得好。近年來,省委書記景俊海多次到吉林大學等高校,以“創業奮斗 ‘就’在吉林”為主題,向全省高校畢業生發出留吉就業創業的深情邀約。全省各地各部門紛紛行動,建立留吉就業長效機制,實施促進高校畢業生來(留)吉創業就業服務工程,推動更多畢業生留吉就業創業。
搭建“傾心引才”的平臺。繼續實施“吉人回鄉”工程,打造長春人才創新港,依托高校校友會、聯絡站等平臺,設立一批“吉人回鄉”工作(聯絡)站,探索組建吉林招才引智聯盟,鼓勵引進各類人才,對招引成果突出的單位進行獎勵。支持企業、學術機構和組織在省內舉辦行業產業論壇和人才峰會,并擇優給予舉辦單位以財政補貼。著眼于全球人才招引,依托留學人員籌建海外引才平臺,引進一批具有開拓精神、前瞻眼光、全球視野的國際化人才。
目前,全省高級職稱人才從凈流出轉向凈流入,高端人才連續兩年進大于出。去年高校畢業生留吉人數達到11.8萬人、增長17.7%。梅河口市城區人口5年由30萬增長到42萬。
人才事業謀篇布局不斷完善,人才工作思路理念愈加明晰,各類人才如雨后春筍般競相成長,為吉林全面振興提供了澎湃動力。
改革開放步履鏗鏘
三年來,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全面深化改革、深化對外開放”重要指示精神,堅持解放思想、開放包容、放開搞活,我省營商環境邁入全國“第一方陣”;在最新的全國信用監測指數排名中穩居全國前列,長春在36個省會及副省級以上城市中位列第十,延邊州在40個地州盟中連續27個月名列第一。
今年農歷大年初七,省委、省政府連續第九年在春節假期后首個工作日召開全省性大會,會議的內容是推進營商環境建設。
近年來,我省將營商環境建設作為“永不竣工的工程”,以“數字政府”建設為先導,為經營主體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
頒布實施《吉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建立“五級書記抓營商環境”工作機制,對慢作為、不作為、亂作為、破壞營商環境的人和事實行“零容忍”。推行行政檢查執法備案管理改革,綜合運用自主研發的“行政檢查備案智能綜合管理系統”,實現行政檢查執法全過程、全鏈條電子留痕。搭建吉林省營商環境智能管理平臺,全天候、24小時受理,自動分辦、及時督辦社會各界投訴舉報。
“撥打12345,有事找政府”。在長春市,撥打市長公開電話,成為群眾解決難心事、煩心事的暢通渠道。如今,12345熱線已經由單一電話受理,擴展至微信公眾號、電子郵箱、網站、讀報讀網、局長接待日、信件等多種受理渠道,還開通了英語、日語、韓語、俄語四種外語受理服務,將服務對象擴展至國際友人,受理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同時,我省抓好國企改革和經營主體培育壯大,吸引中鐵、中化、中車等一大批央企在吉落位布局、投資興業,央企新增投資2021年481.5億元、增長149%,2022年738.01億元、增長53.27%;域外民企投資2021年2766.26億元、增長11.14%,2022年2984.62億元、增長7.89%;2021年實際利用外資6.8億美元、增長20%,推動央企再布局、民企大發展、外資快涌入。全省經營主體總量達到332萬戶,每千人擁有經營主體躍居全國第六。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推動吉林振興的重要法寶和強大動力。搶抓打造“一帶一路”向北開放重要窗口和東北亞地區合作中心樞紐的重大機遇,把握中俄“東北—遠東”地區互利合作的機遇,縱深推進全方位對口合作、多層次戰略合作、緊密型專業合作、前瞻性共建合作、開放性國際合作“五個合作”,大開放、大保護、大開發、大合作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加快構建。
——對外貿易穩中提質。建立全省穩外貿穩外資工作協調機制,建設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培育吉林出口品牌優勢,對外貿易國別達到197個。推動長、吉、琿跨境電商綜試區聯動發展,長春完成東北地區首單跨境電商保稅備貨進口業務,琿春成為我國對俄跨境電商唯一陸路白關口岸。2022年,全省出口增長42.1%,增速居全國第五;今年一季度,全省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6.8%,增速高于全國2個百分點。
——對外投資穩妥有序。以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加強境外資源合作開發與利用。過去五年,全省新備案設立境外企業101家,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累計3.6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簽約項目64個,簽訂合同額45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1.2億美元。
——對外通道拓展暢通。全面實施“3631”對外聯通工程,“長琿歐”班列開通運營;3條陸海聯運航線,4條內貿外運航線,高效帶動省內貨物融入國際“物流圈”;長春-大連、長春-天津鐵海聯運,通化內陸港陸海聯運高速對接京津冀和環渤海經濟圈。海關總署聯合三部委批復同意我省進一步擴大內貿貨物跨境運輸業務范圍、增加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作為內貿貨物中轉口岸。完成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企業應用業務覆蓋率100%,琿春鐵路口岸實施7天24小時工作制,琿春公路口岸貨物單向日均通行能力提升至100臺。
“兩山”理念釋放生態福利
2018年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查干湖畔,留下了“查干湖很美”的贊嘆。今天的查干湖,展現著藍天碧水的蒼勁之美,躍動著生態旅游的蓬勃之姿。
我省將總書記視察查干湖的9月26日設立為“吉林生態日”,打造美麗中國吉林樣板。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我省全面打響藍天、碧水、青山、黑土地、草原濕地“五大保衛戰”,一系列法律、法規、政策陸續發布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從深刻領會到生動實踐發生了全局性變化:
——深化污染防治攻堅,實施秸稈全域禁燒,2022年地級以上城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93.4%,居全國第九,比上年提升3個位次。
——抓好遼河、飲馬河、查干湖“兩河一湖”治理,基本完成地級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全省優良水體比例首次超過80%。
——實施第三個“十年綠美吉林”行動,推進萬里綠水長廊、林草濕生態連通等重大工程,新建及改善提升綠水長廊1177.8公里,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5.2%,其中東部地區森林覆蓋率超過78%、長白山區高達98%,西部沙化、荒漠化的狀況也得到根本性扭轉。
——匡算總投資1295億元的“大水網”建設全面啟動,是《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公布后,開工建設的第一個國家水網重大骨干工程,建成后潤澤全省28個縣、受益人口1764萬。
——搶抓“雙碳”機遇,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啟動實施“氫動吉林”行動,加快推進“陸上風光三峽”“三水蓄能三峽”等重大工程,我省風電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500萬千瓦,去年新增裝機容量500萬千瓦,同比增長50%,超過過去十年新增裝機容量總和,實現歷史最大增幅。
——加快建設冰雪強省,大力發展冰雪旅游,變“冷資源”為“熱產業”。扎實做好后冬奧時代“冰雪+”文章,高質量建設“冰雪絲路”創新先導區,加快完善冰雪經濟體系,推動冰雪旅游、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全鏈條發展,將“長白天下雪”等品牌形象推向全國。目前,全省擁有75座滑雪場、319條雪道,日接待能力達到10萬人次,每年直接參與冰雪運動人數達到1000萬,成為“三億人上冰雪”的重要承載地。2022—2023年雪季全省冰雪市場占有率、產品銷售額、接待總規模穩居全國首位,26家重點冰雪旅游企業接待游客增長67.64%、營業收入增長37.89%。
——今年“五一”假期,全省接待游客增長263.93%、旅游收入增長433.04%,真正做到“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游相得益彰”。
——松原市深化運用“加減乘除”模式,一以貫之推動生態保護治理、生態旅游發展、生態小鎮提升,進一步擦亮“金字招牌”,著力打造全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先行區、示范區。
——白山市將“兩山”理念作為轉型振興的動力引擎,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全域旅游、醫藥健康、綠色食品、新材料等綠色產業占GDP和財政收入比重分別上升到62.1%和57.7%。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與白山市一體發展、聯動發展、協同發展,讓高端生態變成高端產業、特色資源變成特色產品、生態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全力建設踐行“兩山”理念試驗區。
向生態要效益,向綠色求發展。把綠水青山、冰天雪地這些自然財富、生態財富變成經濟財富、社會財富,“兩山”理念正在白山松水展開生動實踐。
紅色基因向史而新
布滿歲月痕跡的珍貴文物、生動真實的復原場景、音視頻配合打造的現場氛圍……走進四平戰役紀念館,70多年前四戰四平的烽火硝煙穿越時光,生動地呈現在人們眼前。
三年來,四平戰役紀念館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在展品陳列、文物征集、宣傳推廣等方面不斷提檔升級,充分發揮了其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示范引領作用。
從長白山之巔到松花江畔,吉林這片黑土地上寶貴的紅色資源,承載著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為進一步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經反復研究論證,我省提煉形成了吉林紅色資源“三地三搖籃”的概括性表述:東北抗日聯軍創建地、東北解放戰爭發起地、抗美援朝后援地,新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搖籃、中國人民航空事業的搖籃。
我省深挖“三地三搖籃”紅色資源,凝聚起新時代趕考之路的奮進力量。
開展第四批吉林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命名授牌工作,通過了第四批12處省級黨史教育基地名單;組織開展“紅色故事下基層”活動,在全省范圍內舉辦百場紅色故事宣講活動,讓紅色故事進社區、進校園、進機關,擴大紅色文化教育覆蓋面。會同遼寧、黑龍江、內蒙古等地共同編制了7條紅色旅游區域線路,打造東北區域性紅色旅游產品。評選了一批紅色旅游示范村,推動“紅色+鄉村”融合發展,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重溫百多年來吉林大地風云激蕩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歷程,感受清晰的歷史足音、有力的時代脈動、澎湃的革命精神,激發斗志、凝聚人心、增添干勁,引領全省人民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為推動吉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而不懈奮斗。
基層社會治理活力綻放
走進長春市寬城區團山街道長山花園社區和吉林長春社區干部學院,隨處可見黨建元素和紅色文化。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視察時指出,“要加強黨的領導,推動黨組織向最基層延伸,健全基層黨組織工作體系,為城鄉社區治理提供堅強保證?!?/p>
“總書記的親切關懷令我們無比振奮、倍感溫暖?!鄙鐓^黨委第一書記吳亞琴說,三年來,社區黨委始終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為充實社區治理力量,夯實黨組織基礎,開辟吉林省先河,一次性接收194名退休黨員回歸社區管理,構建起“社區黨委-樓棟黨支部-單元黨小組-黨員家庭戶”的黨建網絡體系。
我省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在全國率先建立黨建引領城鄉基層治理統一領導體制,全省基層黨建工作在守正創新、向上向好中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一組組數據、一項項成績的背后,躍動著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鮮活力:
——新時代吉林黨支部標準體系(BTX)建設成效顯著。有效實施黨支部“強基提質、品牌創建、典型引領”3個專項行動,全省各領域黨支部月規范達標(綠燈)率達到99%以上,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
——村級集體經濟取得突破性進展。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召開全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現場會,2022年底全省歷史性地消除了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以下村。
——城市基層黨建整體提升。深化落實“書記一號工程”,全省建立“書記項目”7100余個,推動各級黨組織書記帶頭抓黨建、一線抓治理。實體化運行黨建聯盟2300多個,共有成員單位1.2萬余個,實現街道社區全覆蓋。
——優化干部選拔機制。更加注重強化人才到一線培養、干部從基層選拔,注重基層工作閱歷。全面充實基層力量,開展機關黨組織和在職黨員“雙報到”、選派萬名基層治理專干下沉社區,“攻堅克難、擔當作為好干部”評選有效激發了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熱情??v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開展“作風建設年”“基層建設年”等活動,培樹“嚴新細實”的優良新風,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充分發揮。
從2021年開始,松原市積極探索黨支部領辦土地合作社,逐步形成了合作社統一購買生產資料、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收割、統一銷售、統一核算的“六統一”模式。在此基礎上,從今年開始正式成立土地股份制合作社,村集體和村民帶地入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城鄉面貌日新月異,民生實事碩果累累,群眾幸福指數節節攀升,一份份優異的答卷背后,跳動著黨旗引領下奮力前行的有力脈搏,彰顯著全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迸發出的蓬勃力量。
在習近平總書記悉心教誨、親切關懷下,吉林全面振興已經進入“上升期”和“快車道”,吉林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令人矚目的歷史性變化,展現出勃勃生機和廣闊前景。
萬山磅礴必有主峰,龍袞九章但摯一領。實踐證明,吉林新一輪振興能夠邁出堅實步伐,特別是發展理念、內涵、路徑和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最根本的是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和總書記對吉林工作的關懷指導。
牢記囑托再出發,我們感恩奮進擔使命!
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強大思想武器,更加自覺地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結合正在開展的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把總書記的殷切期望轉化為接續奮斗的力量源泉。
牢記囑托再出發,我們踔厲奮進建新功!
新征程上,我們要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作為做好吉林一切工作的總綱領總遵循,堅決扛起總書記賦予吉林的“新擔當、新突破、新作為”重大責任使命,凝聚起奮進新時代、建設新吉林的強大力量,矢志不渝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闊步前行,為推動吉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