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出茅廬的大學生班組長,到企業精益管理專家,8年來,劉國帥不僅收獲了個人成長,也見證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點點滴滴。
2015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長春一東離合器股份有限公司。在裝配分廠一班和二班的班組園地,他同企業干部職工圍坐一起進行座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具體到工業戰線就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把制造業搞上去,創新驅動發展是核心。我們要向全社會發出明確信息:搞好經濟、搞好企業、搞好國有企業,把實體經濟抓上去。
對劉國帥而言,那一天是他堅定未來工作方向的一天,也是他個人大轉變的開始。
“座談的時候,我就坐在總書記旁邊,總書記說的每一句話我都聽得清清楚楚。”劉國帥回憶說,“總書記聽了企業精益管理模式的介紹,我還向他匯報了大學生班組的工作情況。”
自此,“總書記的話在我心里扎了根”,劉國帥也開始更加注重學習企業精益管理理念。
“把實體經濟抓上去”,精益管理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手段之一。“我們要不斷在人員配置、生產成本、產品質量等方面進行針對性改善,幫助企業切實節約成本同時提質增效。”談起精益管理,劉國帥滔滔不絕。
不過,在2016年,他從大學生班組初到公司的精益管理辦公室時,卻仍對精益管理課題一頭霧水。他告訴記者:“那時候自己下了些‘笨’功夫,經常泡在生產線上,觀察生產細節,并做好記錄,就是想從中找出合理化改善的建議。”
據裝配工段的同事們講,那時候劉國帥還經常在下班后“打擾”大家,詢問大家在工作中有沒有遇到困難,在哪些環節上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等問題。
功夫雖然下得“笨”了點,但從生產實踐中積累下來的觀察、記錄與詢問,更顯得實用和有效。2017年,劉國帥回到生產制造部裝配工段生產一線,運用精益管理模式,先后完成了11條生產線的優化與計時工資的改革工作。
“誰精益,誰受益。”劉國帥說,“在精益管理蔚然成風的長春一東,已經形成了人人參與、人人受益的良好局面。”
2018年,基于精益管理模式,長春一東建立起精益改善激勵機制,對提出合理化建議并完成精益改善項目的員工進行積分獎金激勵,隨工資一起發放,大幅提升了員工參與精益管理的積極性。
“1個積分就是1元,只要提出合理化建議,員工就會得到實實在在的回報。”劉國帥告訴記者,憑借精益改善激勵機制,近年來,不少員工年收入能增加近萬元。
2022年,長春一東全體員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議12951條,合理化建議人均提案數26.03項,完成精益改善項目2362項,企業實現節約資金1545萬元。
行走在長春一東的生產車間,清晰明確的入場規則流程圖、一目了然的工位生產順序表、寬大醒目的電子顯示屏上,一組組數據在顯示屏上滾動更新,隨處可見精益管理的細微體現。“現在,精益管理的濃厚氛圍遍布在長春一東的每個角落。如果總書記再來到長春一東,我還想親自向總書記報告這些年來我們精益管理取得的優異成績。”劉國帥信心滿滿地向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