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就第一批主題教育進入收尾階段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對主題教育的實效進行科學、客觀評估”,強調“評估成效要用事實說話,開門抓評估,讓群眾評價”。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對我們黨集中學習教育經驗的科學運用,深刻闡述了檢驗評估對開展好主題教育的重要意義,詳細論述了檢驗主題教育實效的標準、依據和重點,充分彰顯了我們黨求真務實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品格。
用事實說話。評估主題教育成效,要突出實字,不能避實就虛,做表面文章。評估實效,既要總結第一批主題教育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鞏固取得的成績,形成長效工作機制,也要及時查漏補缺,在后續工作中做到更有針對性,對即將開展的第二批主題教育發揮示范引導作用。我們要增強緊迫感責任感,以實的作風、嚴的基調做好階段性工作成效評估檢驗,邊學邊研邊查邊改,步步為營、穩扎穩打。要突出重點、聚焦問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搞大而化之,而應結合學查改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以實打實的檢驗確保評估科學、客觀、真實,圓滿完成主題教育各項任務。
切實把群眾感受作為重要標準。古人常說:“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讓群眾滿意是我們黨做好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標準,群眾意見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我們黨是人民的黨,是為人民服務的黨,歷來就非常重視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在制定政策、實施改革、推動落實上,都堅持把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作為檢驗工作的標準,這也是我們黨獨特的政治優勢。如何知道群眾態度和評價?最直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拋開“頭銜”,拿掉“光環”,主動與群眾打成一片,坐在一起拉拉家常、聊聊里短,讓群眾暢所欲言、知無不言。
堅持真開門、開大門,把開門抓評估落到實處。讓群眾參與,讓群眾監督,誠懇請群眾評判,評估才能做到不虛不空不偏,推動我們的工作不斷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群眾心里走。切忌把自己“端著”,人為拉開與群眾的距離。要善于從群眾“臉色”判斷工作“成色”,在群眾“吐槽”最多、最容易“撇嘴”的事情上花心思、下功夫,把利于群眾的好事辦實、實事辦好,讓群眾得到真正的實惠。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我們黨的大敵、人民的大敵,是阻礙黨的事業發展的“攔路虎”,是橫在黨群、干群中間的“隔離帶”。因此,評估主題教育成效,一個很重要方面就是看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否得到有效解決。要敢于向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頑疾亮劍宣戰,緊盯新動向新表現新問題,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像”畫精準,著力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做到什么問題突出就破除什么問題,特別是要防止用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用官僚主義反對官僚主義。要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牢記“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克服政績沖動,把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急躁心態壓下去,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干出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業績。
“惟以改過為能,不以無過為貴”。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只有堅持把問題整改貫穿主題教育始終,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解決問題的實際成效,才能得到群眾的認可和真心點贊。必須堅決向各種弱化黨的先進性、損害黨的純潔性的因素,各種違背初心和使命、動搖黨的根基的危險做斗爭。要突出問題導向,不回避問題,不諱言問題,聚焦實踐遇到的新矛盾、群眾反映的新問題、制約發展的新挑戰,“打破砂鍋問到底”,找準問題的根源,以“最講認真”的精神,逐項制定整改措施,能改的馬上改;一時難以解決的則要揪住不放,細化整改措施和完成時限,讓群眾知曉、受群眾監督、由群眾評判,防止紙上整改,“雨過地皮濕,風過草抬頭”。要強化制度意識,做好“當下改”與“長久立”的結合文章,舉一反三查缺補漏、建章立制,用制度的“塞子”堵死問題的“口子”,真正改深入、改徹底、改出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