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第十四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開幕在即,展會現場各展館展區已準備就緒。這是在現代農業館,工作人員正在擦拭展品。 吉林日報記者 潘碩 攝
初秋時節,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吉林這片開放的熱土。
8月23日,第十四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開幕式暨第十二屆東北亞合作高層論壇如期而至。這是時隔兩年的再聚首,也是今年以來我國舉辦的首場面向東北亞地區的國家級展會。
東北亞是全球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具有世界領先的科技研發能力,各國經濟發展各具優勢,特色鮮明,互補性強。已成功舉辦十三屆的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品牌影響力和戰略作用日益凸顯,為推動東北亞各國高層對話和多元合作,開展面向世界的商品貿易、服務貿易與投資洽談發揮了積極作用,已成為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窗口和平臺。
“高規格的嘉賓陣容、有實效的高端對話,處處體現著‘共識、共享、共贏’”“東北亞博覽會是我們尋求商機、拓展合作不可或缺的平臺”“一定不能錯失這里的發展機遇”……東北亞博覽會舉辦以來,類似話語不勝枚舉,道出了博覽會對各國嘉賓、客商的吸引力。
一組數據也印證著東北亞博覽會的影響力——
搭建經貿交流平臺。東北亞六國發展階段各異,但都致力于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東北亞博覽會為六國交流經貿政策和對接發展戰略提供了優質平臺。自2005年東北亞博覽會創辦以來,已有數十位東北亞國家領導人先后出席,吸引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官員參會。
深化地區務實合作。截至目前,東北亞博覽會已簽署合作項目累計近3000個,商品成交累計達91億美元,專業客商累計約77萬。一大批基礎設施、新能源、新材料、綠色食品、汽車零部件和現代服務業項目成功落地,推動六國企業在貿易投資、綠色發展、數字經濟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促進區域經濟合作。東北亞博覽會秉持開放包容、求同存異的合作精神,充分利用域內各國資源稟賦各異的特點,推動大圖們倡議、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多邊合作在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更大作用,有效推動了東北亞地區經貿交流,為維護地區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發揮了積極作用。
透過東北亞博覽會窗口,國內外客商可以看到、感知到一個更加立體生動、充滿活力的吉林。吉林省在國家戰略格局中找準吉林定位,在推進國際合作中找到主攻方向,更好地吸引要素、配置資源、開拓市場,形成海納百川求發展、登高望遠看世界、萬馬奔騰聚吉林的生動局面。而東北亞博覽會更像一塊引力巨大的磁石,帶給吉林的不只是一批批新朋老友,還有商賈云集的市場、思想與智慧的盛宴、合作共贏的機遇。因為結緣東北亞博覽會,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博覽會上找到了自己的新機遇。一批投資規模大、市場前景好的項目得以引進、落地吉林、中國,演繹著互利共贏的精彩故事。
越開放,越發展,越合作,越共贏。
當時空的坐標移向2023年,第十四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更具特色、更富新意、更有實效。
“朋友圈”持續擴大,影響力與日俱增。不僅“老朋友”堅定赴約,“新朋友”也紛至沓來。本屆博覽會在重點邀請東北亞五國政要、駐華使節、國際組織、機構代表的基礎上,還邀請東北亞域外國家駐華使節、友好城市參加,邀請有影響力的國內外企業、商協會、金融投資機構代表參會。國內外參展企業達1006戶。
會議論壇活動豐富務實,從不同維度推動東北亞各國間的交流與合作。第十二屆東北亞合作高層論壇、第三屆東北亞地方合作圓桌會議、第五屆東北亞產業園區對話會、第八屆東北亞智庫論壇、2023(吉林)中日經濟合作會議、俄羅斯商務日等活動20多場,更加體現東北亞博覽會的平臺作用。
更加注重經貿精準對接,推動合作走深走實。本屆博覽會邀請國內外專業采購機構、大型進出口企業、跨境電商等平臺參加,組織中糧、京東等一批采購意向高、采購實力強、采購規模大的國內外采購商團隊參會,讓參會各方找到實實在在的商機,持續提升獲得感。
“共建東北亞,合作向未來”是本屆東北亞博覽會的主題,更是各方共同的愿望。讓世界近距離聆聽來自吉林的聲音!讓吉林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融入世界!我們滿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