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的四平。李剛 航拍 (資料圖片)
四平經濟開發區的工作人員,赴山東邁拓啤酒設備有限公司,開展招商洽談活動。蔡威 攝
8月8日,四平市與中購投資發展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8月23日,第十四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四平市—企業家座談交流會在長春舉行。張艦 攝
四平紅嘴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工作人員,赴山東濟南榮和堂集團,洽談推動大健康領域合作項目。
招商引資始終是貫穿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是助推地方經濟發展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加速鍵”。
今年以來,四平市按下高質量發展的“加速鍵”,不斷擴大招商引資工作成果,抓牢政策機遇,優化招商路徑,盤活閑置資源,提升招商項目履約率,始終保持招商引資的高頻率和高效率,推動更多大項目、好項目落戶四平。
1月至8月,全市納入省調度系統省外1000萬元以上有資金到位的項目329個,到位資金211.60億元,同比增長34.50%。其中,續建項目67個,新到位資金57.77億元;新開工項目262個,到位資金153.83億元。截至8月末,共簽約26個項目和15個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合同引資額為238.72億元。
打造項目落地“強磁場”——
摸清底數 夯實基礎 強化考核
四平市牢固樹立“抓招商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的工作理念,唱響“全員抓招商、全力強實體、全面優結構、創新突破上項目”主旋律,樹立大抓招商、大上項目的鮮明導向,以更加開放的思維、更加積極的姿態、更加務實的舉措,打造項目落地“強磁場”。
摸清底數。制定《近三年招商項目“大起底”行動方案》,對三年來的招商項目進行“大起底”,明確階段目標、時間節點和考核辦法,通過項目摸排和問題攻堅,提高項目簽約率和開工率。組建項目論證產業評審組,聘請相關專家、第三方機構,成立項目評審專家庫,對全市重點推動的項目進行可行性、盈利性等方面研判、論證,為項目審批落地做好前期準備。
夯實基礎。優化招商環境,主動對標國內一流營商環境,深化推進職能轉變改革,促進服務流程再造、標準互信互認、數據匯聚共享;持續優化“五零”服務,充分發揚“店小二”精神,積極營造依法辦事的法治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誠實守信的人文環境、寬松快捷的融資環境,確保項目請了“愿意來”、來了“留得住”、留下“能壯大”。此外,圍繞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引才引智、經營主體扶持和企業降成本等方面,梳理匯總國家、省、市層面現行的相關政策文件,形成《四平市支持主導產業發展政策匯編》,全面助力企業招引和項目洽談;積極組織招商培訓,通過專家授課、考察學習等方式,學習先進地區招商經驗,深究細研符合本地發展方向的重點產業,培養高素質、專業化招商人才,提升招商引資隊伍專業性;依托四平市產業基礎和優勢繪制招商地圖,有針對性地開展產業鏈招商;編制《四平發展機遇手冊》和《重點項目推介手冊》,大力宣傳四平市產業基礎和發展優勢,全力向外推介重點招商項目。
強化考核。針對各縣(市)區和全市有關部門,制定《2023年度全市招商引資考核評價辦法》,推動形成“全市一盤棋”的工作格局。在考核辦法上堅持“周調度、旬預警、月通報”機制,優化整體指標分值結構,更科學更合理地設置考評細則,確保有效推動全市招商引資項目早簽約、早開工、早落地。
精準招商。發揮“小分隊”招商引資“先鋒隊”作用,開展“走出去”精準叩門招商,確保項目洽談不斷線、項目招引不停步,提高項目簽約成功率。“小分隊”鎖定重點區域、行業領軍、獨角獸和隱形冠軍企業,明確招商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叩門招商、駐點招商,廣泛收集招商線索,建立招商引資網絡。
精耕對外交流“責任田”——
大步走出去 熱情請進來
高位運作,領導帶頭招商。3月8日,四平市委書記郭靈計,率隊實地考察了蕪湖市產業創新館、奇瑞汽車、長信新型顯示器件有限公司等,圍繞產業集群建設,與蕪湖市主要領導舉行了工作會談。
5月24日,四平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德明率隊赴北京市開展考察對接,與中化學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新榮,圍繞園區共建、產業發展、冷鏈物流等進行深入交流,并達成共識。
截至8月末,四平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開展“走出去”活動24次,赴湖南、山東、廣東、北京等14個地區22個城市考察,對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川酒集團、中電光谷等53家企業、2個商協會、1所高校、8個產業園區,圍繞項目合作、以商招商、校企合作、產業園區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廣泛交流和深入對接,初步達成41個合作意向。
同時,開展“請進來”活動11次,有24家企業、團體來四平考察,共舉辦12場座談會,重點圍繞大數據、農產品加工、文旅、裝備制造、對俄貿易等方面開展交流合作。邀請廣東睿氫新能源有限公司、新德集團、中購集團來四平考察對接,推動項目合作進程;邀請重慶市吉林商會、省青年企業家協會等商協會來四平考察,商討合作前景,擴展招商資源;邀請俄羅斯卡瑪斯公司一行3人來四平對接裝備制造產業合作,推動國際貿易合作。
8月26日至28日,第五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在河南省鄭州市召開,四平市組織5戶企業6個系列30余種精品糧油產品參展。四平玉米發糕、玉米月餅、玉米面條、玉米餃子等百余種產品亮相大會,展現在全國2600家展商面前。大會期間,四平市圍繞“搭建品牌規劃、政策扶持平臺、標準體系、產品營銷、產業承載”等10個平臺,為四平玉米主食化產品開展了專場推介;以“四平玉米主食化產業園區招商推介”為題,推介四平經濟開發區“綠色食品加工創業孵化園”、吉林梨樹“吉浙高質量創業園”,開展特色產業載體招商和“產購儲加銷”全產業鏈協同招商;各參展企業主動尋找合作伙伴推介產品,拓寬銷售渠道,四糧集團、雙遼創業聯盟協會、吉林曙光農牧有限公司,與云南省元謀糧食儲備、眉山寶家糧油、金誠商貿等6戶企業分別達成產銷合作意向;通過參加糧食競價交易會、主食化產業園區推介、展銷洽談等方式,四平市收集招商線索6條,達成糧食銷售合作意向1.2萬噸,金額達3500萬元;會后,市糧儲局、四糧集團有關人員,又考察了鄭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為四平玉米主食化產品深度開發、技術引進和渠道合作奠定堅實基礎。
依托國家級、省級交流平臺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四平市先后參加“吉林省招商引資座談會”“國資央企助力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第八屆全球吉商大會”“吉林省校友人才促進吉林振興發展大會”等活動,會上簽署《未來城科技產業園》《梨樹風光制綠氫生物質耦合綠色甲醇項目》《肉牛產業示范基地建設項目》等合作項目;依托“首屆吉臺經貿文化交流洽談會”“創業中華·2023知名僑商吉林行活動招商引資環境及項目推介會”“海外僑商走進吉林專場推介會”等統戰經貿活動,對接500余位僑胞僑商,市政府分管領導重點就四平冶金建材、醫藥健康、現代農業、食品加工、紅色文旅等主導產業及招商項目進行推介,廣泛聯系海外僑商僑企,推動雙方交流合作。
在第十四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期間,四平市舉辦企業家座談交流會,共邀請66家重點企業深度交流,推動項目合作進程。會上簽署《雙遼市綠電園區風力發電項目》《農機零部件鑄造項目》等3個項目。四平市政府與山東省容和堂醫藥集團,四平市政府與國采(遼寧)國際貿易集團、浙江寶瑪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9月26日至28日,“2023農機產業發展推進大會·第三屆中國(北方)農業機械田間日活動·第二屆中國北方(四平)農機展銷會”在四平舉行?;顒悠陂g,吉林省康達農業機械有限公司、四平市順邦農機制造有限公司、吉林順昆電動車有限公司,進行了產品發布。四平市政府與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平商聯合會與俄羅斯對外經濟企業聯盟·俄中商會,簽署了農機產業交流經驗與合作的“會談紀要”;四平各縣(市)區、開發區,就農機產業項目及采購訂單進行了集中簽約。同時,舉辦了俄羅斯、白俄羅斯洽談日活動,有合作意向的四平農機企業,與俄方進行了洽談對接。
做大做強“本土特色”——
擦亮金字招牌 延長產業鏈條
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批復同意設立吉西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范圍包括四平、遼源、通化。這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推動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重要舉措,也為四平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政策紅利。
站在新的起點上,手握金字招牌,四平市緊緊圍繞全市重點產業,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引資,不斷提升產業契合度,更好地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做大做強“本土特色”。
四平經濟開發區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緊迫感,主動出擊、精準發力,靶向招商,爭分奪秒搶抓項目,促進招商引資提質、提速、提效。3月初,經開區招商小分隊抵達北京,參加金華企業商會座談會,先后對接北京中天集創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北京積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中鋼集團有限公司、北京首旺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國動漫集團等,詳細了解企業發展歷程、主營業務板塊、經營管理等情況,推介經開區汽車、食品、醫藥三大主導產業,介紹“五個基地”建設情況。隨后,招商小分隊再赴廣州、無錫、蕪湖、合肥等地考察,開展產業對接。
經開區堅持縱深實施省“一主六雙”和四平市“三三九一”戰略,按照“12345”產業空間布局,聚焦三大主導產業,大力發展實體經濟,著力打造成本“洼地”、服務“高地”、創業“福地”、融合“基地”。借助“一汽解放四平委改基地”落戶四平的契機,利用距離長春一汽解放主機廠僅百公里的區位優勢,加快汽車產業園區建設,積極與山東梁山、湖北隨州等地改裝車及汽車零部件企業聯系。通過建設專用車改裝基地、汽車零部件生產加工基地,吸納外地企業落戶園區,著力打造以四平為中心,覆蓋東北三省一區、輻射東北亞的中國北方最大的商用專用車產業集群。目前,園區內有中航奮進專用車、四平吉運專用車、四平雄風專用車、吉林世寶、四平華凱比克希等汽車改裝及零部件企業。
此外,經開區利用四平—中國優質玉米之都的金字招牌,重點吸納玉米產業鏈條上具有研發、生產能力的企業,將優質玉米向餐桌食品、方便食品、特醫食品發展,持續推動玉米飲品等精深加工的項目落戶醫藥健康綠色食品產業園,全力打造玉米產品加工之都、東北火鍋食材產業生產基地等品牌基地。
作為國家級開發區,紅嘴經濟技術開發區迅速落實省委、四平市委相關工作部署。3月5日至12日,南下廣東、江蘇、安徽、重慶考察調研,積極對標先進找差距,找準短板和不足,針對問題尋求突破。
在招商引資過程中,瞄定投資企業需求,做好前期各項服務,重點從培育資本平臺上發力,“參資入股”抓招商。學習借鑒合肥市以投促招的資本招商模式,培育打造優質資本平臺,實現股權投資和有序退出,使資本招商平臺實現資金能融、工程能接、人才能聚、項目能投、經營管理全自主的發展模式。
加大力度培育和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主動作為積極對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引進高端智能產業,補短板填空白。當前,全區緊盯秸稈資源利用項目、玉米乳酸鏈球菌素項目、智能農機、金鋼鋼鐵轉型升級等一批高新產業項目,爭取實現投產達效。
為了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紅嘴經濟技術開發區緊盯植保無人機和智能機器人項目,極力促使此類高科技項目落地,以延伸現有產業鏈,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
委托優質第三方,借助外力招商。目前,紅嘴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和上海中產集團、山東青島綠天使集團簽訂了委托招商協議。此舉擴寬了招商渠道,提高了招商效率,保證了招商信息的快速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