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遼源市發改委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深入基層和企業察實情、辦實事,以務實調查研究破解發展難題,推進主題教育見行見效。
系統謀劃,深入基層察實情。堅持問題導向、面向基層,綜合運用問卷調查、網絡征求等方式,收集6方面13大類221條意見建議,為精準確定調研題目打牢基礎。召開專題會議討論研判,聚焦最關鍵、最緊迫的5個領域分別領題,同步明確正反典型案例,確保調研工作有的放矢。班子成員堅持把“四下基層”作為重要抓手,67次深入180余戶重點企業及項目單位開展跟班式、駐點式調研,7天內解決嘉利達明膠項目備案和能評調整等問題,現場解決銀鷹制藥項目延期入統等問題。
開展真調研、解決真問題。結合全市開展的“‘五放’‘五化’‘三抓一服務’”行動,集中突破一批重點難點問題,把調研成果轉化為發展成效。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培大引強、壯群強鏈步伐,86個重點建群強鏈項目穩步推進,1—10月份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速位列全省第四;實施遼礦集團增量配電網風光新能源、天楹集團風光儲氫氨等項目,提升綠色發展水平;深入開展投資和項目建設百日攻堅行動,爭取國省各類資金23億元,東旭3D蓋板玻璃等265個5000萬元以上重大項目接續實施,1—10月份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位列全省第三;積極爭取成為國家級吉西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出臺《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遼源片區實施方案》,謀劃儲備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項目31個;啟動與紹興對口合作“升級版”,東豐松籽產業園等4個合作項目列入吉浙重點項目清單。
深入一線“把脈”,圍繞發展“開方”。堅持舉一反三,健全機制,持續鞏固擴大主題教育成果。創新開展政策“面對面”交流活動,梳理印發政策解讀手冊,每月開展專題授課,讓企業用好政策、享受紅利;建立審批協作聯動機制,組建項目建設審批服務專班,開辟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將區屬政府項目審批和企業投資項目備案權限下放,推動項目快審快批;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實施方案》等7個制度文件,推動調研成果常態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