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雙遼市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堅持以學促干,堅持黨建引領,推出“黨組織+”發展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把主題教育實效轉化為助力鄉村振興的實績。
“黨組織+合作領辦”。堅持“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理念,按照“因地制宜、三產融合、共同致富”的整體思路,通過規模經營、改良技術、統購統銷等運營方式,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目前,已成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112個,建成率達59%。茂林鎮二龍山村合作社舉辦了四平市首場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分紅大會,村集體和村民雙增收,群眾認可度提升,社會反響良好。
“黨組織+特色示范”。積極開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產業振興”行動,打造秀水村高粱、前六家子村朝天椒、豐產村肉牛養殖等特色產業村41個。同時,鼓勵城郊村利用地緣優勢,探索“認領一塊田”等新模式,激發村集體土地市場價值。遼南街城鄉村等12個城郊村,通過“認領一塊田”發展棚膜經濟、采摘園等項目,村均增收10萬元以上,就近解決就業220余人。
“黨組織+托管增收”。規范“校田地”管理模式,強化土地資源的發掘利用。對全市169所農村中小學校“校田地”進行核實,明確地塊位置、面積等信息,明確權屬、建立臺賬、備案管理,激發閑置“校田地”活力。將39所空殼和撤并學校的校田地歸還村集體自主經營,加大對130所存續學校的校田地管理力度,村黨組織全程托管或勞務托管,盤活800.46公頃閑置土地資源。
“黨組織+平臺增效”。雙遼市農經總站成立農村產權交易監督管理委員會,規范各村土地流轉市場行為。推行集體土地平臺交易,確立全市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市鄉村”三級共建組織架構運行模式,與省產權交易市場聯合,圍繞政策宣講、業務操作等內容,舉辦線上專題培訓班,提升工作人員專業水平,保證村集體所屬土地通過平臺規范交易。2023年全市土地交易成交2074宗,成交面積3462公頃,成交金額2693萬元,村平均增收14.2萬元。
“黨組織+投資分紅”。充分利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傾力打造“樂活小鎮”“樂稻小鎮”“樂野小鎮”農旅融合產業項目,“串點成線”,建成金秀田園美麗鄉村風景線,帶動沿線20余個村發展“農家樂”、垂釣園、民宿等休閑項目,增加經營性收入。其他村也相繼通過場地出租、合作辦廠等方式,獲得分紅收益。
“黨組織+人才助力”。深化“政校企”合作,推動吉林農業大學、吉林師范大學、吉林工程職業學院與雙山鎮、玻璃山鎮、新立鄉深度合作。鼓勵鄉賢返鄉創業,20余名返鄉創業產業能手、致富帶頭人,通過成立合作社、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等延伸農產品產業鏈,增加附加值。整合455名鄉村人才,成立18個“鄉鎮街專家人才指導站”,建立玉米、花生等8個類別專家組,組織開展“專家大講堂”等活動,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