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我省正在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要全面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不斷夯實‘人才第一資源’這個核心基礎。”兩會期間,杜娟委員提出建議。
杜娟認為,在基礎教育階段,應該提升青少年受教育水平、網絡化程度、國際化視野,實施多學科融合式培養。“應該打破學科界限,讓學生從興趣點出發,充分接觸自然、社會、科學,引導學生將學習變成一種自發的探索。”杜娟說。
在高等教育階段,繼續大力推廣“就在吉林”,讓更多高質量青年力量留在吉林,夯實新質生產力的人才儲備基礎。“我省很多高校都設置了汽車相關專業,但往往只注重專業技能的培訓,缺乏對產業背景及產業發展趨勢的系統學習,會局限學生視野,限制能力拓展。應該通過改革培養方案、修正培養內容,讓他們在具備專業技能的基礎上具備國際視野。同時,推動形成人才培養梯隊,在高等教育階段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做好人才積淀。”杜娟說。
要充分利用我省豐厚的科研資源,加強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培育院士后備人才,培育一批懂科技、懂資本、懂市場、懂金融的戰略企業家。
“除了‘育才’工作,做好‘穩才’工作也非常重要。”杜娟提出,要營造人才成長成才的良好環境,充分激發人才活力。突出人才與平臺、項目、資金一體化配置,制定落實好招才引智的創新人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