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快過年啦,我買了些水果來看看您。”
“原來是小叢書記來了,快進屋里暖和暖和。”
2月8日,臘月二十九一早,記者跟隨德惠市朱城子鎮良種場村駐村第一書記叢培龍來到了村民李成吉家。
“我今年78歲,身體殘疾、行動不便,老伴心臟做了支架,女兒常年在外地。小叢書記一直惦記著我們老兩口,逢年過節都來家里看望,讓我們心里特別溫暖。”李成吉感激地說道。
叢培龍告訴記者,為了讓老人生活多一份保障,去年秋天,村里免費為他家發放了20斤甜百合種子,還幫著種到院子里,鼓勵他們通過發展庭院經濟增加收入。
“走,我領你去村里的百合地看一看。”說完,叢培龍帶著記者來到良種場村長白山甜百合種植示范基地。
他向記者介紹說:“我們這個百合屬于秋種秋收的品種,你別看現在地里光禿禿的,百合都埋在土里約一巴掌厚的位置,等到4月份能出芽,10月份就可以收獲了。”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鄉村產業振興離不開科技創新支撐。自2021年6月駐村后,來自省科技廳的叢培龍利用專業優勢,用半年時間多方調研、實地踏查、組織專家論證,通過“吉林省食用百合大花卷丹的栽培技術示范及項目推廣”項目,帶動良種場村種植高附加值經濟作物——長白山甜百合,并配合項目承擔單位圍繞甜百合深加工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獲得了“一種百合多糖的提取辦法”發明專利授權,在德惠市設立了“吉林德惠甜百合科技小院”,助力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2023年,村里甜百合種植面積5000余平方米,村集體增加收入2.5萬元,免費贈予有意愿種植的村民百合種球,鼓勵村民在家中種植,發展庭院經濟,促進村民增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推廣作用。今年,我們將致力于甜百合深加工項目,努力打造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模式,更好激發鄉村振興活力。”叢培龍信心滿滿地說。
前不久,吉林省“第一書記代言”產品大集活動在長春舉辦,記者在現場看見了叢培龍的身影。他一邊煮著百合粥,一邊賣力地吆喝著,“俺們村的百合軟糯香甜,口感賊好,歡迎品嘗!”
“活動非常成功,我們的甜百合獲得了現場顧客的一致好評,產品銷售一空,不少人還留了聯系方式,想要預訂今年的百合。”叢培龍興奮不已。
“今年是我駐村的第六個年頭,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 農村工作重要的兩個階段,我都有幸經歷,‘戰場’雖變,堅守未改。”叢培龍表示,接下來,自己將以久久為功的初心、持續發力的恒心,把腳步邁向田間,把重任擔在肩上,將鄉村振興這篇文章繼續寫在田間大地上。
整齊劃一的田壟上覆蓋著皚皚白雪,甜百合的春天,已經悄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