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就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出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進一步豐富發展了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的生產力理論體系,為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
“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要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農業作為傳統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農業領域是重點,不僅不能忽視、放棄,還要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農業高質量發展是實現農業強國的題中之義,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同時,農業領域也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特別是當前以數字化、物聯化、工程化為發展趨勢的現代農業,正全面重塑農業形態,新興技術的快速迭代與應用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業生產方式,“農”字頭的新質生產力有著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作為農業大省,習近平總書記對吉林農業寄予厚望,每次來吉林考察,必看必講農業,勉勵我們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爭當現代農業排頭兵”。在農業領域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是我們把殷殷囑托變成發展成效的具體實踐,是擦亮吉林農業金字招牌的必然要求,更是打造農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迫切需要。
近年來,隨著不斷引入新技術、管理理念和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我省在黑土地保護、生物育種和智慧農業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進展,吉林農業也正逐步實現向綠色、生態、高效、智能和可持續發展的轉型。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農業發展,加快推進吉林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我們有基礎,有底氣,更有信心。
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農業強省建設,提升農業科技及其創新水平是關鍵。在實際工作中,要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通科技成果向新質生產力轉化的“最后一公里”,讓科技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培養更多知農、惠農、興農人才,以更多新技術、新品種、新裝備,助力農民挑上科技增收的“金扁擔”。同時,要積極發展涉農新業態,拓展農業邊界,實現對農業新興產業、新興業態的培育和發展,不斷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咬定目標不放松,敢闖敢干加實干,讓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步伐更加穩健有力,我們就一定能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