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育工作者來說,教育就是最大的民生。”
近年來,全國人大代表、吉林外國語大學校長秦和十分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在她看來,想要培養出能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必須要結合各個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身體特征加以正向引導,引領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秦和向記者介紹,今年全國兩會她帶來的一份建議中,就有她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系列思考。
“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非常突出,且呈現低齡化趨勢,因心理健康問題引起的青少年自殺或違法犯罪現象不斷見諸報端。”秦和認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是當前公共教育的重大課題,也是重大社會問題,必須全社會關注,凝聚各界力量,共同保護青少年心理健康。
秦和建議,應當加強教育,正確引導,強化對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加強專項調查,把青少年抑郁癥的流行病學列為專項,建立健全青少年抑郁癥疾病數據庫,為下一步制定政策和防治規劃提供決策依據。多管齊下,形成合力,加強媒體宣傳,面向廣大家長舉辦相關公益性活動。加強全體教師培訓,協調組織學生溝通交流活動,積極開發各中小學心理咨詢室的作用,加派各個學校心理健康老師的數量,建立抑郁癥相關醫生準入和認證制度,加強對抑郁癥診療相關醫護人員的繼續教育,建立健全社區等基層醫療機構與有關專業醫院精神科的聯絡會診和研究合作機制。
同時,將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納入醫療保障體系,定期體檢,加強防與治的結合,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識別和認知,在每年學生的體檢中增加抑郁癥體檢項目,加強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漸形成多方合作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加強對網絡的管理,加大對相關網站信息的監管力度,對于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內容要“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