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在G331國道上奔行,至琿春市圖魯村小駐。這里景色秀麗,令人流連忘返。
走進琿春市近海街道圖魯村,一棟棟新修建的高標準果蔬日光溫室大棚整齊劃一地排列在地頭。
藍莓,酸甜可口、營養豐富,被譽為“漿果之王”,市場前景廣闊。近年來,圖魯村以產業發展為引領,大力推動智慧農業建設,通過盤活閑置大棚發展藍莓種植,將藍莓基地產業打造成為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一把鄉村振興“金鑰匙”。如今,種植大戶金景哲種植的6000棵盆栽藍莓已進入成熟期。
一走進藍莓種植園,藍莓特有的果香便撲面而來。棚內干凈整潔,地面上一排排盆栽藍莓整齊擺放,一顆顆如藍寶石般的果實掛滿了翠綠的枝頭,讓人垂涎欲滴。農民們熟練地將成熟的藍莓采摘下來,打包裝盒;游客們一邊品嘗鮮果、一邊拍照打卡。
金景哲介紹說:“我們這種‘無土栽培’藍莓采用的全自動滴灌智能系統技術,可以通過管道直接向果苗根部輸送養分,促進根莖吸收,實現更精準地控水控肥。通過這種精細化種植,可以實現畝產值的大幅提高。”
金景哲還告訴記者,通過“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他們實現藍莓當年種植、當年結果,產出的藍莓具有果粒大、口感好、上市時間早、經濟效益突出等特點。大棚內藍莓2023年7月開始種植,共12個大棚,約6200株。從3月中旬到6月初逐漸成熟的藍莓,實現了錯峰上市,填補了市場上的空白,銷售價格很可觀,預計收入40萬元至50萬元,也給當地村民帶來了實惠。憧憬未來,他希望拓展“農業+旅游”模式,深入挖掘采摘游的多元價值,促進周邊鄉村餐飲、民宿等旅游產業同步發展,預計帶動200余名村民實現增收致富。
在藍莓種植園打工的圖魯村村民趙艷麗雖已是花甲之年,但她的精神十足,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好幾歲。“藍莓豐收,我們也跟著沾光呀!每天有幾百斤藍莓需要采摘,我們能掙到不少工錢。”今年60歲圖魯村村民趙艷麗開心地說。藍莓成熟旺季會有更多的季節性就業崗位,附近的村民都能夠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