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風慍解引新涼,小暑神清夏日長。此時,松原市現代化大農業正沐陽“生長”,“豐”景可期。
有著“魚米之鄉”美譽的松原市,多年來以扛穩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為己任,聚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只見科技實驗室內,一顆顆“創新種子”孕育強大“生”機;希望田野上,一株株農作物舒展身姿;美麗鄉村中,一張張笑臉彰顯出農文旅融合的新時代幸福畫卷……
賦能高質量示范田,糧食安全支撐得力
今年,松原市加快建設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市,持續發力現代化大農業總體布局,農業物質裝備現代化、科技現代化、經營管理現代化加速推進,步伐穩健。
拾階走上乾安縣大遐畜牧場觀光臺,目之所及,“智慧農業”造就的萬畝良田綠波蕩漾。
“我們已經實現了智能化田間管理,只需點動按鈕,就會將經過精準配比的肥料和水分滴灌到田間,用手機APP就能了解玉米生長狀況。”在控制室內,大遐農業公司總經理劉啟雷向記者詳細講解水肥一體化工作流程。
“通過與省農科院合作,綜合應用測土配方施肥、秸稈翻埋還田、行走機械北斗導航等農業高產高效技術,全面打造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目前,公司集約經營面積達到8萬畝,全部使用玉米‘水肥一體化’淺埋滴灌種植技術,比常規種植模式增產30%以上。”大遐畜牧場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子良談及科技賦能,十分自豪。
在松原市,類似這樣一片片高質量示范田,撐起了現代化大農業發展的新篇章,成為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的動力源泉。2023年,松原市堅持藏糧于地,實施黑土地保護利用23.2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80萬畝;堅持藏糧于技,推廣大壟雙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200萬畝。全年糧食產量突破156.2億斤,創歷史新高。
向“芯”發力,貢獻中國種子的松原分量
如今,種業已成為松原的“新名片”。2023年,松原種業振興成果豐碩:鴻翔種業、松糧種業等10戶企業入駐“五張芯片”種質技術創新中心。全市玉米、大豆等品種達到183個,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吉粳830、白粳2號榮獲全國優質食味大米產品金獎……
走進松原“五張芯片”種質技術創新中心,每一家企業都科技范兒十足。設備齊全的實驗室、頗具特色的示范“田”、個性化十足的展廳,讓人心生好奇,直呼沒想到。
隨行的松原市科技局辦公室主任王碩當起了現場解說:中心成立以來,積極立足松原農業資源優勢,深化與省農科院、吉林大學等合作,加快構建“5+N”“芯+新”的發展布局。目前,入駐企業12家,涵蓋牛、羊、水稻、玉米、大豆、旱稻、菊花、山葡萄、食用菌9大類。入駐科研人員204人,實驗儀器設備百余臺,擁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近200項,初步形成了人才隊伍優良、科研設施齊備、服務功能完善、示范帶動作用突出的喜人局面。
“公司從無到有,得益于市委、市政府‘保姆式’服務和無微不至地關懷,今后發展中,我們將充分利用松原資源優勢,做好羊肚菌培育,在羊肚菌深加工上做文章,走‘出品’創匯,實現多元融合發展。”吉林華維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技術總監鄧尚軍話語篤定。
為助推中心擴容提質,松原市加強現代種業政策支撐,積極強化中心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人才儲備、設備設施、融資等難題,全力促進科技成果高效轉化利用。
在中心內,專門為入駐企業配備了遠程視訊系統,可實現1個中心同時接入12家企業的20余個實驗示范基地、育種生產基地和企業內部實驗室的功能,可實時監控、連線互動。
在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中心積極組織開展企業沙龍11場,參與企業152戶次,種業“芯片”和“新星”企業粘性不斷增強。組織召開政銀企對接會7場,探索“股權+債券”“政府擔保+科技成果”等支持科創企業融資新路徑,為企業協調解決資金5000萬元。深化拓展與吉林農大、省農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對接合作,加快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為入駐企業對接技術需求5項,鏈接技術成果10項,招引各類人才13人。
種下希望,收獲未來。預計到2025年,“五張芯片”種質技術創新中心將建成集示范、研發、孵化、推廣于一體的種質資源集聚中心,引領全市種業培育和研發實現新跨越。
“‘五張芯片’中心是松原農業種業和畜牧業種業創新資源的集聚中心,也是市委、市政府著力扶持種業芯片企業、加速我市種業創新發展、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各項政策落實的關鍵著力點,我們將用心、用力、用情加快推進松原種業振興,為松原現代化大農業發展貢獻種業科技力量。”松原市科技局局長孫國財說。
產業融合發展,激發振興源動力
優質資源聚起來,鄉村發展才能跑起來。
暑熱正濃,乾安縣博瑞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加工配送中心內涼意沁人,工作人員正在為哈爾濱一家企業訂購的500箱蔬菜進行分揀打包。
“我們利用生物質電廠發電產生的余熱給園區內溫室供熱,解決了北方冬季果蔬生產成本高的瓶頸問題,形成了全季節供應生產模式。目前,已建設溫室389棟、日光大棚46棟、玻璃溫室2座,成為全國綠色品類認證單體最多、全省單體最大的果蔬種植基地。”談及自家優勢,公司生產經理蘭春輝滿臉喜色。
據了解,博瑞公司一直積極探索農業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產業體系融合,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農戶”、土地入股、建設新型城鎮化社區等方式,在企業與農民之間建立起利益聯結機制,推動了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融合。
“隨著博瑞公司發展壯大,為附近村民提供了家門口增收渠道,常年務工崗位200余個,人均年增收4萬多元,這樣的企業,我們必須給予全方位服務支持。”乾安縣贊字鄉鄉長陳曉光說道。
延伸產業鏈條、完善利益機制、發展新型業態……
這是當下松原市一二三產業相互融合、各類主體共生的產業生態。
盛夏午后,驅車進入寧江區伯都鄉楊家村,路兩側繁花似錦,綠草如茵。村民趙桂琴正在村頭休閑娛樂區愜意地蕩著秋千,一旁的九如湖垂釣園,游客頻頻提竿收魚。
“顏值高”“氣質好”,這才是美麗鄉村該有的模樣!
近年來,楊家村在推進合作社“六統一”經營種植模式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特色棚膜產業,利用農業科技手段對油蟠桃、火龍果、葡萄、車厘子、草莓等水果的休眠期、開花期進行控制,實現每月都有品種開花、結果。通過開展賞花節、采摘節、豐收節等活動,吸引游客前來,探索出一條農旅融合發展之路,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
“農文旅融合發展,楊家村的路子越走越寬,村民‘錢袋子’越來越鼓了,農民開心,我們高興啊!”楊家村黨支部書記黃艷雨難掩喜悅之情。
善用農業科技力量這把“金鑰匙”,松原市廣袤黑土地正釋放出巨大發展潛能。像楊家村這樣“以農為本、以文為魂、以游帶動、以旅興農”的眾多魅力鄉村,不斷煥新圖強、綻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