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我們將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與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關于吉林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密結合起來,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堅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緊盯影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面振興率先突破的體制機制障礙,特別是對科技創新、營商環境、城鄉融合發展、生態環保等重點問題,拉出清單,排出順序,小切口破題、大縱深發力,用改革辦法一個一個突破,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長春實踐,加快建設‘一中心、五高地’。”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張恩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長春將深入系統學習、消化、理解全會精神特別是《決定》內容,科學制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圖”,務實推動各項改革任務在長春落地見效。對《決定》提出的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屬于頂層設計的,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認真抓好承接落實;需要基層探索的,結合地方實際,大膽試、放手改,積極創新落實。科學把握時度效,注重系統集成,整體推進、集中攻堅,力求破得準、立得穩,努力形成一批具有長春標識度的改革成果。
聚焦關鍵領域,如何抓好改革任務落實?結合長春實際,張恩惠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放在首位。
他說:“我們始終把‘發展必須是、只能是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長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方面,重點圍繞三中全會關于‘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等要求,統籌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謀劃布局未來產業,重點推動汽車、裝備、農產品加工等傳統優勢產業,向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綠色農產品精深加工轉型,做大做強生物醫藥、光電信息、綠色能源、現代文旅等新興產業,布局數字經濟、低空經濟等新賽道,加快構建具有長春特色優勢的‘3轉、4強、7新’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明顯進位。”
塑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新動能,張恩惠表示,長春將把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持續鞏固長春國家區域創新中心地位,高標準建設北湖未來科學城、永春現代生物醫藥城等重大創新平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大力優化創新生態,健全科技獎勵、收入分配、成果賦權等激勵機制,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政策體系,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產值倍增行動計劃,新組建2億元規模的三期種子基金,減少科技成果孵化轉化中間環節,推動更多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成品和發展成果。
此外,全面激發市場活力,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有效盤活各類資產,強化對市屬國企和平臺公司的經營效益考核,進一步向科技創新、產業培育、經營城市等功能轉型。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城市重大工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更多機會。實施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加快促進城鄉融合,立足長春農業優勢、科教優勢,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堅持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加快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積極構建以農產品深加工轉化為核心的產業體系、以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內容的經營體系、以保護黑土地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主體的生產體系,推進國家農高區建設,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更大成效。
著力改善民生創造高品質生活,聚焦人民群眾新期待,深入實施幸福長春行動計劃,不斷優化教育醫療、就業創業、社會保障等領域制度安排,抓好生態環保、城市建設、基層治理等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建設美麗長春、平安長春、幸福長春,以可感、可及、可信的改革成果造福于民。
改革貴在行動、重在落實。
“我們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鮮明樹立選人用人正確導向,在全市開展‘安全發展’‘擔當作為’等六個方面的紀律作風專項行動,大力選拔政治過硬、敢于擔當、銳意改革、實績突出、清正廉潔的干部,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的問題,以釘釘子精神狠抓落實,切實把三中全會部署在長春落實落細。”張恩惠說。
原標題:以關鍵領域改革賦能高質量發展——訪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張恩惠
作者:吉林日報記者 孟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