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平市積極采取措施,保護老邊崗土長城遺址歷史風貌及周邊環境。
長城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軍事防御工程,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然而,受自然侵蝕風化、人類生產生活和歷史環境變遷等多重因素影響,一些長城已是殘垣斷壁。
在四平就有一條古長城遺址,名為唐土長城,又稱老邊崗土長城遺址。它始建于唐貞觀五年,是當時雄踞東北大地的高句麗政權因害怕唐朝征伐,歷時16年修建而成。這條土長城自德惠市松花江鎮松花江左岸起,向西南方向經過德惠市、農安縣、公主嶺市、梨樹縣、四平市鐵西區,在我省境內蜿蜒250余千米,延伸至遼寧省境內。沿線多為順山崗走向構筑,故當地人稱其為“老邊崗”。2013年3月,被國務院核定并公布為第七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因為老邊崗土長城的墻體為夯土砌筑,1300多年的風雨侵蝕讓它面目全非,當年數米高的邊崗如今看上去與普通田埂無異。這條土長城的遺跡幾乎快要消逝,只在個別地方還可以看見像魚脊一樣微微隆起的帶狀輪廓,沿線上的小土包則是當時的烽火臺。其中,梨樹縣北老壕段是保存狀況最為完好的地段之一。
受梨樹縣文廣旅局委托,縣文物管理所負責對域內全段土長城遺跡進行安全檢查,開展保護工作。設立保護范圍,自邊墻兩側各外延50米為保護范圍,保護范圍兩側各外延50米,則為建設控制地帶。設立保護標志和界樁,聯合文化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在土長城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開展定期、不定期巡查;制作檢查臺賬、記錄檔案;在土長城11處界碑旁,安裝文物安全直接責任人公示牌,并公布文物違法舉報電話。
梨樹縣文管所所長朱巖介紹說:“當前針對土長城的工作原則是保護為主、利用為輔,重點做好日常養護和局部搶險,盡量讓它保持原狀,目前看還是挺有成效的。可能大家看的時候覺得就是一個土包,沒有印象中長城的巍峨壯觀,平平無奇的,但是從它的斷崖剖面,能看到夯土的層次、結構,因此保護它的完整性就是在守護它的歷史文化價值。”
近年來,梨樹縣探索推行文物管理部門和沿線鄉鎮政府雙重保護責任體系,召開文物安全工作協調會議,確定文物安全屬地管理主體責任,明確“守土有責”“誰主管,誰負責”“屬地管理”的原則,組織各鄉鎮、街道簽署《梨樹縣文物保護單位安全工作責任書》。今年,梨樹縣人民檢察院開展了“長城保護專項監督”活動,督促相關單位依法履行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完成對土長城的日常巡查、養護、監測等工作;在優先做好本體保護的同時,全面排查界樁缺失、保護標志碑被遮擋、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違規建設,以及種植農作物問題并及時整改,竭力保護老邊崗土長城遺址。
縣文廣旅局、文物管理所、自然資源局和梨樹鎮政府等多家單位聯合,已完成對北老壕村段違章建筑彩鋼房的查處;完成陳邊崗屯段土墻界碑附近的漚糞點整改;對姜家店屯段土墻保護范圍內的違規建設可移動彩鋼房、建設控制地帶違規建設的臨時垃圾房進行遷移;完成對保護標志牌和保護碑的描紅、描金,維護字跡清晰。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記者 崔維利 楊率鑫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