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的四平。梁永軍 航拍
四平市公安局情指中心民警應用大數據平臺分析案情現場。 王茁 攝
四平市公安局政務大廳綜合服務窗口民警為群眾辦理車輛業務。 王茁 攝
2024年四平市首屆“警營開放日”活動在英雄廣場舉行。
平安是民之所盼、發展之基。
近年來,四平市公安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廳黨委的堅強領導下,聚焦打贏經濟攻堅戰、榮譽保衛戰目標,堅持問題導向,精心部署、精準施策,全力推進“警地融合”“警民融合”和社會面協同管控三項新機制,扎實抓好“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各項工作,公安戰斗力顯著提升,社會治安大局持續穩定,用責任、堅守和擔當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的“平安答卷”,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吉林省模范集體”稱號。
傾心守護平安
維護社會穩定
四平市公安局忠誠履行新時代新使命,堅決扛起主責主業,社會治安主要指標持續向好,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持續上升,安全穩定成為全市最靚麗的名片。
“百日行動”多管齊下。在夏季治安打擊整治“百日行動”中,加大案件偵辦力度,持續壓縮違法犯罪空間,破獲了一批案件,抓捕了一批逃犯。從嚴打擊突出違法犯罪,取得豐碩戰果,全市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同比大幅度下降,電詐發案數較5年前下降70.5%,刑事發案下降50%,新發命案連續8年破案率保持100%,數字督察等工作在全國公安系統會議上進行了經驗介紹,省市領導先后19次對市公安局取得的突出成績給予肯定。
保持高壓震懾態勢。開展常態化掃黑除惡,突出“快、準、狠”,堅持“查清、查透、查徹底”,“零容忍”打擊民生領域違法犯罪,偵破一批盜竊、破壞黑土地、危害食藥安全、銷售非標成品油等群眾關注的案件,有力維護了生態環境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四平市公安局被評為全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先進集體。
搭建糾紛“化解臺”。四平市公安局建立深度普法、深度預防、深度學習、深度整治4項工作機制,“警校融合”,構建公安、教育、學校共治格局,共筑平安校園。依托高校校園警務室,成立警校“矛調小分隊”,成員來自品學兼優的學生骨干和學院輔導員老師,以及專業心理咨詢老師,團隊成員發現學生間發生矛盾,主動上報,參與調解。目前,全市4所高校共成立矛盾調解機構12個,排查校園矛盾糾紛300多起,化解矛盾糾紛率達90%以上。深入開展“護校安園”行動,法治副校長、輔導員走進中小學校、幼兒園,開展以案釋法、法治講座、課前5分鐘講法等法治教育實踐活動。扎實開展校園及周邊環境治理,全市設立“護學崗”276個,全力筑牢校園安全防護網。
交通事故快速定責。四平市道路交通事故“4項指標”連年下降,連續7年較大道路交通事故“零發生”。目前,全市機動車保有量高達18.3萬輛,駕駛人43.7萬人。如何快速拆解事故現場、快速恢復交通,成了一道重要課題。四平市交管支隊鐵西大隊經過多次研討,與科研所、視偵支隊、網通公司等部門協同作戰,由網通公司搭建平臺、科研所提供技術保障、視偵支隊拉網并線,將鐵西區治安、交通、商網等監控攝像頭全部納入監控點,大部分主干路、次干路基本涵蓋。該系統通過視頻還原,快速劃分責任做出責任認定,讓事故雙方心服口服,大大提升了事故處理效率。網上遠程事故勘察平臺運行一年多來,快捷高效處理簡易事故3000多起,沒有發生一起因事故勘察員到位不及時導致交通擁堵的投訴。
用心用情守護群眾。梨樹縣公安局郭家店派出所駐村輔警李大軍,有一本事關村民冷暖的日記,里面記錄著西青石嶺村548戶、1810村民的“民情”。7月27日,受臺風“格美”影響,郭家店鎮遭遇暴雨“入侵”,西青石嶺村內澇嚴重,村民張某家門口成了“河道”。李大軍在排查危房時發現這一情況,立刻讓開水泵修理部的妻子幫忙,協調來一輛鏟車,免費清淤,成功使“河道”改道。因村里距離鎮內較遠,老年人看病成了問題,李大軍“貢獻”出自己的私家車,不管白天黑夜,都開車把患者送到醫院。因用車成本增加,一年僅一萬多元工資的他,把2.0排量的車賣掉,買了一臺二手省油車,免費服務“不停歇”。在村民的心中,李大軍就是“家里人”。
創新思路理念
激發基層活力
四平市公安局黨委堅持民意導向、創新賦能,按照省公安廳黨委部署,深入推進“警地融合”,不斷激發公安基層治理工作新氣象、新活力。
警力全面下沉。市縣兩級公安機關選派252名民警、131名輔警沉入社區村屯,兼職網格員完成率達100%。創建“英城義警”“鐵東義警”“梨城義警”等28支平安類社會組織,招募3500余名義警隊員,群防群治,參與社會治理,成為守護城市平安的一道靚麗風景線。伊通縣公安局景臺派出所成立了藍盾、守護之星兩支義警隊伍,成員來自各個村委會治安積極分子、退伍軍人及老黨員。“義警”頻繁出現在村頭巷尾和各個集市,“凡事必到”。6月10日,兩位賣艾蒿的村民在小市場發生爭吵,正在此地巡邏的藍盾“義警”簡單幾句話,就給“熄火”了。
發展“楓橋經驗”。推廣“啄木鳥矛排小分隊”做法,以排查化解家庭、鄰里、感情、債務等突出矛盾糾紛為重點,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調解,將矛盾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推動“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走深走實,全市創建“三零”街道(鄉鎮)、社區(村屯)占比,分別達85%和92%。
強化社會治安防控。在四平市區建成12個集“巡邏防控、囤警處突、接警處警、便民服務”于一體的街面警務站,最大限度把警力擺上街面、推上一線,切實提高見警率、管事率、震懾力,推進社會治安防控能力顯著提升。“以前,鄰里間有點啥事,一是打110,再就到社區警務室。如今,小區里總能見到警察的身影,看著他們在家門口巡邏,我們感到特別安心。”鐵東區萬盛社區正遛彎的居民李大爺說。
打造暖心警務站。鐵西區公安分局圍繞群眾所需,探索“便民警務站”+“精準服務”模式,立足“治安與交通合并管理”定位,會同交警部門,啟動3個警務站,打造群眾身邊的“安全站”“愛心站”“暖心站”。10月25日7時許,早高峰時段道路擁擠,英雄警務站交警駕駛警車,為載有一名嚴重腦出血患者的救護車開辟綠色通道,使救護車快速到達四平高速出口,成功轉院至長春救治。據統計,今年以來,3個警務站共救助迷路老人、尋找走失兒童等20余人次,為群眾尋回遺失物品30余次,為過往群眾提供便利服務200余次。
提供貼心服務。伊通縣公安局靠山派出所民警宋峰宇,在一次入戶走訪中,得知轄區一名男子遺失2萬余元現金,焦急萬分。宋峰宇根據其丟失現金之前的一些細節,及時調取監控,幫助男子全額找回現金。失主感動地說:“宋警官就像親人一樣,把我的事放心上,讓我真切感受到了溫暖和關愛。”雙遼市公安局經偵大隊以“與民同心、為您守候”為主題,組織警力通過“點對點”入戶、集市擺攤等方式,開展集中宣傳活動,揭穿所謂“養老服務”“免費旅游”等騙局,揭露非法集資“畫餅”“造勢”“跑路”等套路,提示人們遠離高利誘惑和非法集資陷阱。
提升營商環境
護航經濟發展
四平市公安局主動入列振興發展大局,扎實推進公安政務服務進企業,創建優質高效的營商環境。
推進政務服務專業化。以“一體三翼”公安政務服務新體系為牽引,市縣兩級6個政務服務中心和42個窗口全部進駐“全科民警”,實現警種業務“一窗通辦”,大大優化了法治化營商環境。截至目前,累計辦理業務24.3萬件,高峰期群眾等候時間從25分鐘至40分鐘降至5分鐘至10分鐘,群眾滿意率大幅提升。
政務服務“加速度”,惠企便企“有溫度”。市政務服務中心公安服務企業事項通辦區,圍繞精準服務企業主線,把創新服務舉措做精,把便民利企服務做實,設置服務“綠色通道”窗口,推出“預約辦、延時辦、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等措施,增強了企業對公安工作的信任和滿意度。四平君匯運輸公司等企業,需要辦理運輸通行許可業務,但因生產任務繁重不能及時辦理。窗口工作人員得知后,立即組織民警到企業,現場采集相關信息數據,當場辦理許可證。其間,民警與企業負責人深入交流,詳細了解企業在日常經營中遇到的困難,有針對性地解讀“一體三翼”和“一窗通辦”措施,為企業提供辦事指南和流程。在服務企業中,通辦區嚴格履行“疑難復雜問題協調解決、辦不成事反映”等職責,與各企業建立溝通聯絡機制,設置警企聯絡員,及時了解企業需求,解決實際困難,推動窗口服務從“能辦好”向“高效辦”轉變,著力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為企業快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開展“千警進千企、服務直通車”“我為民營企業辦實事”系列活動,制定保障服務企業健康發展15條措施、19項任務清單、8項制度等,搭建“1+4”服務企業組織架構。鐵東區萬達、歐亞既是四平市的重要商圈,也是廣大市民“一站式”消費休閑的“金街”。今年以來,鐵東區公安分局依托“警地融合”機制,在商圈中建立“快警站”,將警務前置,破解了商戶顧客多、社情警情復雜的治安“瓶頸”問題,商圈“煙火氣”越來越濃。針對兩個商圈密集分布著專賣店、寫字樓、酒吧、燒烤攤,每天客流量達3萬+,人員密度大、治安要素復雜等特點,該分局成立了由公安、街道社區、商場物業、商戶及平安志愿者組成的兩個警務團隊——萬達、歐亞“快警站”,融入商圈巡邏、安全檢查、隱患排查、糾紛處置等工作中,今年以來,累計處置走失兒童、迷路老人、醉酒行人等37人次,為群眾尋回遺失物品56次,為顧客提供便利服務210余次。提起“快警站”的出警速度,歐亞商場樓層經理張先生贊嘆:“真的是快!”
嚴打涉企違法犯罪。快偵快破了一批涉企案件,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近千萬元。推進執法執勤規范化,執法執勤突出風險問題防控整治工作明顯見效,四平市公安局作為全省唯一地市級公安機關被推薦為全國公安機關執法示范單位。
聚焦智慧賦能
建設高效隊伍
四平市公安局深入踐行“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總要求,堅持抓黨建帶隊建、抓紀律正警風、抓導向促作為,推動公安隊伍建設實現新提升,全力打造公安隊伍品牌亮點。
創新警務模式,提升核心戰斗力。四平市公安局以實戰型情報指揮中心建設為核心,在全省率先建成聯合作戰指揮平臺,持續深化110報警服務臺與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高效對接聯動,通過機制、渠道、業務、數據的互通聯動體系,構建了政府部門協同履職、110報警服務臺先期處置緊急非警務警情、解決群眾訴求更加專業精準高效的綜合服務通道。四平公安大數據平臺,累計為基層公安機關提供數據服務7.6萬次,幫助處置各類警情1.2萬個、協助辦理各類案件670余起。
110與12345“雙向奔赴”,推進精細化治理。2023年以來,110報警平臺與12345政府服務熱線平臺“一鍵推送”流轉工單,快速及時處置辦結率100%。兩大平臺的互聯互通,解決了非警務類來電占用110警力資源的難題,更便于市民“有困難找政府,有危難找警察”,實現了從“找誰說”到“誰來管”的精準定位。“沒想到,就撥打了一次110報警電話,當天就把問題給解決了。”近日,鐵西區陽光興海小區居民反映“空氣中有異味”,“110”將該警情一鍵轉至“12345”,環保檢測部門迅速到場,很快查清異味來源,解決了居民的這件煩心事。
堅持政治引領,推進實戰練兵。修改完善《四平市公安局思想政治工作手冊》,全面規范公安政治工作,扎實推進“一所一隊一教官”計劃。截至目前,共選拔培訓專兼職優秀教官151名,舉辦培訓班5期,送教下基層5次,制作微課程8節。掀起大練兵熱潮,開展紅藍對抗演練22次,實戰訓練156次,有效提升應急處突能力。建立網絡合成作戰戰訓基地,加強常態化警務技能基本訓練、專業訓練和實戰演練,全警執法辦案質效和公信力顯著提升。相關警種專業隊榮獲全省無人機實戰技能競賽個人總成績第一名、全省警犬技術技能競賽個人第一名等多項榮譽。
強化法治建設,提升執法質效。簡單輕微刑事案件“一站式”辦案中心全部建成應用,平均辦案周期大幅下降。推進辦案中心信息化、智能化提檔升級。在雙遼市“帥府廣場警務站”“文化廣場警務站”的“一窗通辦”窗口,戶籍辦理、證件申領、業務咨詢等諸多事項,都能在一個窗口高效完成,真正做到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警務站作為公安機關的“延長線”,24小時執勤,負責日常警務。站內配備公安網內網和高清可視傳輸系統,保證對周邊區域的實時監控。突出警種協同,以步巡、車巡、無人機巡、動中備勤、駐守待命等方式,形成點線面三體巡防、人車視頻三維巡控、動靜結合、整體聯動的全時空、全覆蓋、立體化巡邏防控網絡。
實行警營開放,體現“硬核守護”。10月13日,“金盾之光·守護英城”2024年四平公安首屆“警營開放日”活動在英雄廣場舉行。活動設置反詐營商環境等15個展區,通過警用裝備展示、警務技能演練、文藝表演、互動活動體驗等內容,多角度、全方位講好“四平公安故事”,展示四平公安全面推進現代化警務機制改革和維護社會治安穩定取得的豐碩成果,擦亮四平“英城公安衛人民”的金字招牌。活動展出宣傳品6萬余件,參加群眾萬余人,直播觀看200萬人次。鐵東區東升嘉園小區居民孫先生說:“我真是開眼界了,平時見不到的警用裝備,這次都近距離接觸了,也長了不少知識。”2024年,四平市公安局39個集體和472名個人受到表彰獎勵。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