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作回顧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面對國內外復雜嚴峻形勢,全省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全力克服需求不足、預期轉弱、化債除險、防汛救災等多重困難挑戰,負重前行,真抓實干,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振興發展取得新成效。
發展韌性持續增強
◆產業投資增長10.1%
◆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12.3%◆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上工業16.9%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8%
改革創新蓄勢賦能
◆省屬國企一級企業數量壓減80%,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利潤增長、上交稅費均創近5年最好水平
◆轉化科技成果3609項,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241億元,實現兩個翻番
糧食生產再創新高
◆播種面積達到8780.7萬畝
◆單產連續3年居糧食主產省第1位
◆總產量達到853.2億斤
◆全國第4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生態質量不斷改善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92.9%
◆國考斷面優良水體達到89%
◆104條城市黑臭水體全部清零
安全生產穩定向好
◆改造老舊燃氣管道2249公里
◆瓶裝液化氣居民“閥、管”改造99.94萬戶
◆連續44年無重大森林火災
全力拼經濟穩增長
挖潛增效穩工業
◆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27%
◆吉化120萬噸乙烯項目主體完工
◆吉林化纖年產15萬噸原絲項目投產
◆T800高性能碳纖維試生產成功
優化結構擴投資
◆實施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827個
◆長春軌道交通6號線、長太高速等投入運行
◆沈白高鐵、大水網工程、G331及一批道路工程順利推進
綜合施策促消費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左右
◆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直接拉動消費190億元
◆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8.8%
◆接待國內游客人次、出游總花費均增長20%以上
全力培育新質生產力
◆長白山、三江、吉光3個省實驗室掛牌運行
◆李玉院士團隊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實現歷史性突破
◆長春入圍國家首批20個“車路云一體化”試點城市
◆長客自主研發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試運行
全力發展現代化大農業
◆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806萬畝,創歷史新高
◆保護性耕作推廣面積達到3800萬畝
◆肉牛屠宰量實現翻番,由全國第11位躍升至第5位
◆人參產業綜合產值突破800億元
◆梅花鹿產業規模保持全國第一
全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高效辦成一件事”擴面提質,11.7萬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程網辦、不見面審批
◆新登記經營主體60.7萬戶
◆延吉-長白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獲批
◆招商引資產業類項目形成固定資產550億元
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新增財力80%以上用于民生領域,全面完成25項民生實事
◆城鎮新增就業23.35萬人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95.56萬人
◆高校畢業生留吉突破15萬人
◆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670元
◆“一次就診只掛一次號”醫療機構達307家
◆新增助老餐廳餐點1327個
◆1.5萬套“保交樓”任務全部完成
◆吉林健兒在全國第十四屆冬運會上獲得62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2位
2025年工作安排
省委總的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全面振興和吉林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屆五次、六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決扛起維護國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堅定信心、搶抓機遇、拼搏實干,推動“十四五”規劃圓滿收官,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
●糧食產量880億斤以上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左右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左右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左右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經濟增長速度
●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在2%左右
●單位GDP能耗下降2%左右
重點做好8個方面工作
1聚焦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著力促消費擴投資
大力提振消費,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拓展傳統消費,優化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打造商旅文體健融合發展消費新場景。培育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品牌消費、健康消費。創新消費供給,培育長春區域消費中心城市,積極推進首發經濟,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優化消費環境,增加公共服務功能,提升消費體驗,提升消費品保障能力。
提高投資效益。強化項目建設力度,實施重大項目2500個以上,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500個以上。強化項目謀劃儲備,謀劃儲備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高質量項目,億元以上項目達到1000個。強化項目要素保障,用好國家一攬子增量政策,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
2 聚焦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加強科技創新資源統籌。深化有組織聚力攻堅機制,優化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強化教育人才支撐。
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汽車產業加速向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方向轉型,新材料產業持續擴大碳纖維制品應用規模,裝備制造產業突出高端化發展,光電信息產業拓展“光學+”新賽道,醫藥健康產業推動生物醫藥、現代中藥、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高質量發展,未來產業突出前瞻布局。
大力推動新能源產業跨越式發展。產業投資超過1300億元,新能源裝機600萬千瓦以上。
持續打造旅游萬億級產業。突出項目引領,實現G331吉林段全線貫通,邊境游突破500萬人次。突出服務提質,促進景區景點全鏈條升級,推動景區承載能力和便利化建設。
突出發展冰雪經濟,開展景區、度假區質量提升行動,新建1處大型滑雪度假中心,建設冰雪裝備產業園。
3 聚焦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著力加快高水平農業強省建設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建設高標準農田1000萬畝,保護性耕作面積新增200萬畝,“水肥一體化”推廣面積新增100萬畝。
發展壯大農產品精深加工集群,肉牛屠宰量達到80萬頭,推動人參全產業鏈產值達到千億級規模,出臺梅花鹿產業高質量發展五年規劃和行動方案,實施生態漁業倍增計劃。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完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實施農民工資性收入提升行動,深入實施“十百千萬”工程。
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開展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縣城城鎮化水平提升、長春都市圈培育、城市更新和安全韌性提升4項行動。
4 聚焦增強發展內生動力,著力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深化國資國企、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推進吉能集團、交投集團、一汽吉林戰略性重組,統籌經營性事業單位改革,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全面深化零基預算和績效管理改革。
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再造政府采購及招投標規則機制,強化企業用工、用能等要素保障。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建立“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效能評價機制,深入推進“一網通辦”,徹底清理規范涉企執法、收費行為。
5 聚焦穩外貿、穩外資,著力擴大高水平開放合作
強化有組織擴大開放,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完善外資促進和服務機制,做好與京津冀等國家重大戰略對接,建立招商引資新機制。
提升開放平臺能級,實施好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戰略,發揮好吉西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功能,推動開發區改革創新。
發展壯大對外貿易,發展服務貿易、綠色貿易、數字貿易,加快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創新外貿監管模式,擴能改造邊境口岸基礎設施。
6 聚焦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著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
推動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積極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合理控制新增房地產用地供應,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大力推動10個以上“好房子”示范項目建設。
防范化解債務和金融風險,積極穩妥盤活財政性資產,科學分配使用債券資金,推進平臺公司向投、建、運、管一體化轉型,徹底化解中小金融機構風險。
切實抓好安全生產,深入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完善自然災害特別是洪澇災害監測、防控措施,全力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7 聚焦鞏固拓展生態優勢,著力促進全面綠色轉型
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抓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開展水環境質量鞏固提升行動,持續鞏固土壤環境質量。
扎實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實施好林草濕生態連通、萬里綠水長廊、長白山森林植被恢復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好東北虎豹國家公園。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建立省級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優化能源結構,持續推進碳市場建設,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方式。
8 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辦好20件民生實事,為有需求的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實施全部中小學校教室燈光照明改造,為重點地區新生兒免費提供遺傳代謝病篩查服務,為7000戶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
發展社會事業,統籌穩崗擴崗、技能培訓、創業帶動、靈活就業等措施,深化義務教育“優質校+薄弱校、新建校”集團化辦學,編制《青年發展友好型省份建設規劃》,新建改建合作助老餐廳和助餐點1000個,出臺生育補貼政策,完善新業態從業者等重點人群參保政策。
強化社會治理,嚴把食品安全源頭關、生產關、流通關,持續打擊整治電信網絡詐騙等犯罪,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加強公共安全系統施治。
鍥而不舍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使命,各級政府及工作人員要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全面履行好政府職責。
建設人民滿意的有為政府
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建設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
建設人民滿意的廉潔政府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