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中交一航局五公司承建的吉林省重點國有林區森林防火應急道路建設項目正式完工。在吉林長白山西麓的敦化森林里,新建改造的136條道路蜿蜒于大山密林中,將有效改善林區的通行能力,提高森林防火應急保障能力,促進敦化市林區經濟發展及鄉村振興。
森林防火應急道路建設項目,最大的特點就是時間要短,速度要快,有效工期202天,要想保證現場施工又好又快,各工序必須做到“無縫銜接”。
項目開工前,需完成道路通行、橋涵破損、環境情況等勘探工作,為后續施工提供準確信息和數據支撐,項目團隊的第一件事就是派青年突擊隊進行了近一周的實地考察。
春天的雨后,林間泥土松軟異常,茂密的樹枝和灌木不時刮擦車身,甚至直接擋住前行的去路。好不容易找到一塊相對平坦的空地,小分隊趕緊架設好設備,開始記錄數據。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數據逐漸將筆記本頁面占滿,這也成了前期策劃最寶貴的一手資料,為施工策劃奠定了良好基礎。
“路況很差,大車一次只能進一輛!千萬保持順序!”生產經理馬彥偉的聲音在施工現場傳來,大家不敢馬虎,盯著每輛車、每個人的每一個動作,幾個主辦技術員與工人各司其職、配合默契。挖掘機的轟鳴聲打破了夜的寂靜,一輛又一輛運輸車在崎嶇的道路上艱難前行。
2024年9月中下旬,東北已是深秋,浩瀚林海,千萬棵青松間顯出數條“深灰色”的道路。主路已經初步成型,可施工現場路面狹窄,運輸車輛經常造成道路“梗阻”。
“道路寬度設計為4.5米,錯車道寬度方案設計7.5米,但運輸大車長度往往能達到8米,掉頭費勁?!奔夹g員王鷗拋出這個擋在施工效率的難題,運輸速率問題是擺在大家面前的真正“大考”。
查閱大量資料后,技術員陳帥率先提出了解決方法,“通過減少同時在施工現場的大型車輛數量,可以減少掉頭的需求,從而減少擁堵。”
經過反復試驗,發現掉頭是順利了,可車輛少了,速度依舊很慢。“查看施工紅線,調整錯車道寬度,增加磨耗層施工進度?!苯洈敌r奮戰,大家找到了最佳的施工布局方案,依舊執行每隔500米一個錯車道,并將錯車道寬度調整至9米,問題迎刃而解。
來到冬天,項目臨近完工,建設團隊一刻不敢松懈。隆冬時節的敦化很冷,凍融交替,夜間路面迅速結冰,變得濕滑,不僅給周邊村民運輸糧食帶來不便,也給工作人員的運料帶來了諸多困難。
按照原先方案,需要購置大量融雪劑保證施工生產,考慮到成本和效率情況,項目組決定采用“清”與“撒”雙線并行,“先組織人員和設備進行除冰除雪作業,采取隨下隨清原則,減少冰雪在路面積存的時間。特殊路段撒上煤渣,避免事故發生,確保群眾安全出行?!敝鬓k技術員劉烈魁介紹說。
看到用黑色煤渣化雪的村民們,一開始并不樂意?!斑@哪來的黑不溜秋的煤渣,整得多臟,挺影響環境的?!甭愤^的村民向施工人員抱怨?!斑@是我們剛進的煤渣,鋪上就不用擔心周邊道路發生事故了?!泵鎸Υ迕竦膿鷳n,物設部部長郭學偉耐心地解釋。
得到了村民們的理解,現場施工也格外順利,“看,這煤渣的效果真不錯!”一位工人指著已經開始融化的路面說?!笆┕な瘴苍诩矗龊梅阑ぷ鳎瑑涑渥愕姆阑?,既能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也能確保周邊居民的安全出行。”
兩百余個日夜,大干快上,一條又一條新路蜿蜒至山林深處,一幅道路新、生態美、百姓樂的畫卷,正在徐徐鋪展。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胡毅慧 吉林日報記者 吳茗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