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大年初一,清晨,寒風裹挾著雪花,天地一片雪白。走進和龍市蘆果村,家家戶戶都貼上了福字、春聯,掛起燈籠、彩燈,在外地工作、生活的人們帶著一年的收獲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
“春節是老百姓最開心的時刻,也是派出所最忙的時刻。”和龍邊境管理大隊蘆果邊境派出所副所長姜永紅開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裹緊警服,迎著寒風,姜永紅走到老黨員崔南鐘家。在轄區的110戶191位村民中,姜永紅最記掛的就是住在下新村年近八十歲的老黨員崔南鐘,崔南鐘一家只有兩口人,他的女兒因身體原因,需要一直吃藥,生活艱難,姜永紅有空就會來看看。“大爺,您這門咋壞了?”無意間,姜永紅發現后門裂了個大縫子,冷風直灌,屋子怎么燒都不暖和。“這可不行,大過年的必須暖暖和和的,得修修。”看著姜永紅忙得滿頭大汗,崔南鐘感激地說:“小姜啊,多虧了你,這大冷天的還想著我這個老頭子。”姜永紅笑著回答:“大爺,您是老黨員,為蘆果村做了那么多貢獻,這是我應該做的。”
修好門之后,屋子里漸漸暖和起來,姜永紅又為老人講解了一些冬季取暖的注意事項。臨別之時,崔南鐘緊緊握著姜永紅的手,手心溫熱。“大爺您快回屋吧,祝您新年快樂!有事兒一定要想著找我,我隨叫隨到!”說罷,姜永紅轉身又鉆進了風雪中。
這樣的場景在蘆果村并不陌生。在蘆果村常住村民中,60歲以上老人占比高達50%,姜永紅有空就幫他們捎藥、買菜、修修補補,是鄉親們口中的“貼心小姜”。春節前夕,他就積極幫助老人們買些春聯、窗花等年貨,讓老人歡歡喜喜過大年。
今年春節,G331國道虎巖導洞工地依舊機器轟鳴。為趕工期,30多名工人選擇留守,緊鑼密鼓地工作著。其中,一對彝族夫婦格外顯眼——丈夫是鋼筋工,妻子在食堂幫廚,一歲多的孩子裹在襁褓中,一家三口就住在工棚。
平日里,姜永紅經常到工地宣傳邊境政策法規,了解工人們的生活情況,本著能幫則幫的原則,盡量幫他們解決一些生活難題。過年了,姜永紅特意準備了一些慰問品,送到了小兩口手中。“感謝姜警官!”收到這份特殊的新年禮物,小兩口連聲道謝。“姜警官就像我們的家人一樣,總惦記我們。雖然沒回家過年,但是心里暖暖的。”
以藏藍為甲,以風雪為伴。從村民家到建筑工地,姜永紅的春節日程排得滿滿當當:檢查消防隱患、登記返鄉人員、宣傳邊境法規……“越是過節,越要繃緊安全這根弦。”他笑稱自己成了“移動服務站”。
入夜,蘆果村的燈火漸次亮起,平日里寧靜的小村莊熱鬧了起來。走在巡邏路上,聽著家家戶戶傳出的歡聲笑語,姜永紅知道,此刻的蘆果村迎來了最幸福的時光。站在村口,看著被白雪籠罩著的蘆果村,姜永紅由衷地感慨:“百姓團圓,邊境平安,就是最好的年。”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蔣子祺 本報記者 于悅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