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住吉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功承瀛泰律師事務所全國合伙人會議主席遲日大的2024年度“履職為民”記錄,近200天,他都走在路上,擔當作為、護航民企。“履職盡責不分會內會外,而是一直在路上,永遠在狀態。”遲日大表示。
2024年,遲日大累計走訪調研企業20余家,足跡從省內的多家企業延伸到北京、四川、深圳、福建……他意識到,加快立法是護航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民營經濟的必然要求。于是,從實地調研到結合互聯網優勢的問卷調研,一份《關于加快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的提案》“誕生”。
“我國民營經濟發展起步較晚,本身就具有體量小、區位較分散、資金來源少等特點。”遲日大感慨,“科技是民營經濟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但在人才培育、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民營企業尚需要進一步突破困局。若想有效增強民營企業的發展韌性,就必須健全相關的政策法規以彌補其先天不足,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法治‘定心丸’。”
除提案之外,遲日大也在踐行“法治先行”的執業理念。在民營企業“走出去”過程中,遲日大深刻認識到法律服務機構必須成為跨境征途的“先行隊”。2024年,他帶領律所在新加坡設立直營分所,成功打造了輻射東南亞的跨境法律服務橋頭堡。“結合東北企業的發展路徑,2025年擬將第二家直營分所落子中東,構建連接亞非歐的‘法律絲綢之路’,為中國民營企業出海打造一條安全可靠的全鏈條服務體系。”遲日大說。
履職路上,遲日大走得踏實又堅定。作為黨的政策的“宣傳員”,他先后走進北京吉林企業商會、吉林省凈發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長春市稅務局等單位,將兩會精神,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具象化為“法治營商環境施工圖”;作為社情民意的“傳遞員”,他深入企業調研走訪,將一條條民意化作提案中的具體建議。7年間,他始終關注家鄉建設發展,提交的41份提案中,內容涵蓋糧食安全、黑土地保護等多個方面,均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積極回應。
“我要把吉林的精彩故事帶到北京,傳播吉林好聲音,展現吉林新形象。”全國兩會召開在即,遲日大準備就緒。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超/文字 牟婉婷/拍攝剪輯
初審:胡健華
復審:梁拓元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