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正在火熱進行中。聚焦科技領域,政府工作報告中諸多新詞引發熱烈討論,一系列部署安排為未來一年工作指明方向。迎著澎湃春潮,科研工作者們滿懷信心,闊步前行。
3月5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長春工業大學的吉林省碳纖維產業創新中心,該中心副主任付中禹正通過手機觀看全國兩會現場直播?!拔覀儼褜嶒灠才旁谙挛纾裉焐衔绲闹饕蝿帐菍W習政府工作報告?!彼f。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付中禹在筆記本上陸續記下不少關鍵句子。他高興地說:“這些都和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緊密相關,干勁更足了!”
碳纖維被譽為“新材料之王”,應用前景廣闊。近年來,我省大力支持碳纖維產業發展,依托吉林化纖集團等龍頭企業,已形成從原絲、碳絲到復合材料及制品的完整產業鏈,原絲產能居全國第一。
早在2007年,長春工業大學就與吉林化纖合作開展碳纖維原絲產業化攻關,研發出三元水相懸浮聚合、濕法二步法生產PAN基碳纖維原絲的工業化生產技術,并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發明專利。2008年,依托該項技術,吉林碳谷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我在讀碩士期間,一直跟著導師扎根生產一線,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就是我們搞研究、搞創新的指揮棒。如今,從實際問題中凝練科學問題,仍是我們中心秉持的原則?!备吨杏碚f。
下午一點,碳化工程實驗室內的設備已完成預熱,幾名博士研究生換好工作服,準備開展實驗。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個個錯落排列的卷繞軸轉動起來,白色原絲經過預氧化后逐漸由金色變為棕黑色,再經過高溫碳化最終變為黑色。
一縷25K碳纖維絲束,粗細和普通鞋帶相仿,單絲卻多達2.5萬根。碳纖維絲束K數越大,單條生產線產能越大,生產成本越低,同時技術要求也越高。近年來,學校與吉林碳谷錨定大絲束技術協同攻關,合作完成的25K—50K聚丙烯腈基原絲及碳纖維關鍵技術和產業化開發項目獲得了2024年度吉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要在單絲均質化等關鍵技術上再下功夫。政府工作報告都學習了吧?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付中禹一邊指導學生調試機器一邊說道。
博士研究生王春奇在朋友圈分享了多條政府工作報告相關報道?!皥蟾嫣岢觥嘤龎汛笮屡d產業’,碳纖維這種新材料前景廣闊,希望我能利用所學知識大展拳腳?!彼f。
在辦公室,中心的幾位青年教師正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教師賈世玲說:“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以及‘具身智能’這樣的新詞、熱詞,都為碳纖維應用提供了新場景。我省碳纖維產業正從‘材料供應商’向‘解決方案服務商’轉型。我們要繼續為產業發展培養人才,并在碳纖維復合材料研發和應用上不斷探索。”她將一截無人機機翼遞給記者,碳纖維復合材料使其“輕若無物”,卻具備卓越性能,其上閃耀的科技之光,將照亮更遠的征途。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徐慕旗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