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
大連一名訓練營教練因吃菌子中毒而產生幻覺
躺在病床上“抓小人”
有網友好奇
“東北也有毒蘑菇?”
還有網友表示
“太想嘗試一下了”
近日
延邊州疾控中心發出提醒
顏值不是區分蘑菇是否有毒的唯一標準
謹慎采食野生菌
↓↓↓
夏季氣溫高、雨水多,正是野生菌生長旺季,誤食有毒野生菌導致中毒的風險也顯著增加。為此,延邊州疾控中心(延邊州州衛生監督所)提醒廣大群眾,謹慎采食野生菌。
延邊州疾控中心(延邊州州衛生監督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野生蘑菇又名野生菌,按照能否食用可分為食用菌和有毒菌。有毒菌因為所含毒素不同,食用后會出現嘔吐、腹瀉、腹痛、幻視幻聽、心率減慢、血壓下降等中毒表現,嚴重的會導致急性肝臟損壞、腎臟衰竭以及橫紋肌溶解等病癥,甚至會導致死亡。通常民間認為有毒的蘑菇一定是鮮艷的、生長在陰暗潮濕地帶、蟲子都不吃的,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看似色彩不艷、長相不好看的蘑菇不一定無毒,許多劇毒的蘑菇在成熟之后,同樣會被蟲子蛀蝕。因此,無法簡單通過顏色或者蟲子蛀蝕來判斷野生菌是否有毒。避免中毒的三個原則就是不采摘、不買賣、不食用不認識的蘑菇。以下為吉林農業大學菌物研究所整理出的東北地區常見毒蘑菇,建議大家截圖保存或收藏本文。
東北最最最常見的毒蘑菇
是哪三種?
誤食有毒野生菌中毒后
該如何處理?
公眾一旦誤食有毒野生菌,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送往醫院救治。在等待醫生救護時,應對中毒者采取催吐、導瀉等方法,減少毒素吸收。同時,要保留野生菌樣本,以便鑒定誤食的野生菌的種類,確定有效的治療方案。
來源:吉林省互聯網舉報中心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