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永遠聽黨話、跟黨走。”日前,現居敦化市的老兵張學芝為前來探望的年輕官兵講述他艱苦卓絕的軍旅往事,囑咐新時代軍人努力奮斗,為國家、為人民作出貢獻。
張學芝出身貧寒,從小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日子。記憶里,他的童年總是與饑餓相伴,吃糠咽菜是常態。和村里其他青年人一樣,懷著保家衛國信念的張學芝,16歲時毅然決然地參軍入伍。“雖然日子很艱苦,但是自從成為一名軍人,我的生活便有了希望,有了奮斗的目標。”彼時小小年紀的他,機智果敢,頑強御敵,曾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在槍林彈雨中揮灑青春、保家衛國,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追憶往昔,最讓張學芝刻骨銘心的是在解放戰爭期間的一次戰斗。暴風雨中,他所在的連隊奉命堅守陣地,毫不畏懼地抵御敵人的瘋狂進攻。激烈的戰斗過后,曾經并肩作戰的戰友大多已壯烈犧牲,彈藥即將耗盡。曾經70多人的連隊,就只剩下他和連長。撤退過程中,張學芝手握最后一枚手榴彈,做好了與敵人同歸于盡的準備。暴雨越下越大,為他提供了掩護,他才死里逃生。
“很想念我的戰友,他們要是能看見現在的幸福生活該有多好。”回憶起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提到那些為國捐軀的戰友,張學芝老人眼含淚花。
在一場場生死考驗中,張學芝不畏艱險,英勇奮戰,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軍人的使命與擔當。戰爭結束后,他并沒有停下前行的腳步,毅然投身到地方建設和發展中,繼續為人民服務。由于張老軍事素質過硬,最初留在武裝部負責訓練民兵,后來因工作需要,先后在敦化一中、敦化三中任職。
彈指一揮間,當年參加過無數次戰斗的小戰士張學芝,如今年事已高,但張老的雙眼依然炯炯有神,透露出一種不屈不撓的堅韌和毅力。老人堅持每天聽廣播、看新聞,談及現在的生活,他微笑著說:“4個菜、1個湯,吃得好、睡得香。有現在這樣的好日子,我們當年的血沒有白流。”
歷史因銘記而永恒,精神因傳承而不滅。多年來,老兵張學芝的故事深深地影響著后代。受其影響,老人的兒子和孫女都入伍參軍,堪稱軍人世家,“光榮之家”牌匾熠熠生輝。“我們是聽著父親的戰斗故事長大的,他對我們的家教也非常嚴格,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將英雄精神代代相傳。”張學芝的女兒張艷說。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趙夢卓 實習生 孫小媛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