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程光 通訊員趙冰)松原市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里的相關重大決策部署,始終以企業和群眾的根本需求為出發點,以“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為主要抓手,轉變政府職能,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向好,進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市場主體20743戶,同比增長43.19%,其中個體工商戶新增17266戶,同比增長52.65%,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二位。
簡出效率、放出活力。在簡化流程方面,本著能減則減、應放盡放的原則,下大力氣削減行政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環節,優化審批流程。改革由點及面、不斷深入,“三集中、三到位”工作目標已全部完成,真正實現“大廳之外無審批”。今年8月,松原市公布新一批2333項權力清單,較2020年精簡352項。在放權賦權方面,堅持承接有效原則、部門職責邊界劃分原則、事權劃分原則,堅持“點菜”為主“端菜”為輔,堅持需求導向,做到“能放盡放”。修訂完成《市直部門職責邊界劃分意見》《市與寧江區部分事權劃分意見》和《松原市政府向開發區(園區)賦權意見(目錄)》。全市共梳理出權力事項2685項,累計向寧江區、各開發區(園區)下放權力1662項,承接權力1629項,承接率98%。
寬字當先、嚴字保底。一方面,制定包容審慎監管執法“四張清單”,公示清單內容,實行清單備案,建立監督檢查機制,將執行情況納入依法行政年度考核。對“四新”經濟體,只要不碰觸安全環境底線,科學設置觀察期、給予過渡期、實行保護期,通過包容審慎監管執法方式,引導規范和督促其依法經營。另一方面,不斷創新監管方式,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信用監管、“互聯網+監管”、跨部門協同監管等新型監管模式,減少對企業正常經營的人為干預,壓縮自由裁量空間,推進規范化監管全覆蓋。落實“1+50”監管體系,對藥品、疫苗、特種設備、危化品等關系人民生命安全、身體健康事項,實現全周期、全鏈條嚴格監管。年初至今,全市雙隨機抽查開展頻率不斷提高,“互聯網+監管”系統檢查實施清單完成率達94.07%。
實處落腳、細處發力。政務大廳進駐事項已實現“應進必進”,企業群眾辦事“一次辦完”“一站到底”,不走冤枉路。依托市、縣級8個農村公共服務中心和鄉鎮級82個公共服務站,形成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服務體系,實現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變成“最美一公里”;全面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大走訪,編纂《惠企政策集要》,落實減費降稅政策,5年來減免稅費110億元;成立水電氣暖聯動機制工作小組,推行市政服務事項聯合踏查、并聯報裝審批;創新開展“直播帶崗”就業服務,僅前郭縣就業服務中心“董科長說就業”賬號關注人數就達1.5萬余人,為企業輸送各類人才1400余人;從建立府院聯動機制、勞動爭議多元化解機制及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減輕企業司法成本,全市法院商事案件簡易程序適用率達9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