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巍峨聳立,不僅擁有“東北屋脊”的壯美,更以其豐沛純凈的水資源,滋養著一方水土。山間的積雪融化,滲入火山巖層,歷經千萬次的沉積、過濾,最終涌出清冽甘甜的泉水。這來自大地深處的饋贈,潤澤著白山松水,也見證著我省礦泉水產業發展的生動實踐。
以綠為底,走出可持續發展之路
流泉得月光,化為一溪雪。
我省礦泉水資源主要分布在長白山區域,儲量豐富、水質優良、生態環境無污染,是國內知名的礦泉水生產基地,與歐洲阿爾卑斯山、俄羅斯高加索山并稱為世界三大黃金水源地。
近年來,隨著健康飲水理念的普及和市場需求的增長,我省的礦泉水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秉承綠色發展理念,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提升,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之路。
近200處天然礦泉水水源地、日流量45.5萬立方米、農夫山泉與泉陽泉等龍頭企業發展提速、品牌價值加快躍升……被國際飲水資源保護組織命名為“國際礦泉城”的白山市,靖宇縣、撫松縣、臨江市、長白縣均被列入長白山天然礦泉水原產地域保護范圍。建立和完善礦泉水資源開發利用監測管理系統,對區域內礦泉水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進行全程監控、預警和評價,持續推進靖宇、撫松礦泉水水源地保護區建設,升級完善長白、臨江監測站建設,以系統化技術手段實現平臺監管。
優質礦泉106處,均為天然自涌冷泉;年涌量2億噸以上;2024年,礦泉水產量48萬噸,實現產值7億元……這組數據來自有著“中國礦泉水之鄉”美譽的延邊州安圖縣。
在綠色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當下,安圖縣在做好產業發展規劃的同時,采取一系列舉措,更好地保護和開發這一珍貴資源。立法先行,審批出臺保護條例,科學劃定一、二級水源保護區和準保護區,明確規定落戶企業日開采量必須為日涌量的70%以下,對日涌量低于1100 噸的泉眼不予招商,筑牢綠色發展根基;成立長白山天然礦泉水行業協會,同步成立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制定了全國首個行業協會團體標準,在水質、生產工藝、環保要求等多方面均高于國家標準,對企業廢水、廢氣排放制定了更為嚴格的量化標準,以行業自律推動整個產業向綠色、高端邁進。
以新為引,為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永恒動力。
日前,記者來到安圖伊利長白山天然礦泉飲品有限責任公司,正趕上公司進行直播活動。員工董夢琪變身主播,嫻熟地介紹著剛剛推出的新品泉愛寶貝嬰兒水:“泉愛寶貝是一款寶寶專屬的低鈉淡礦飲用水,最大程度保留了水源的天然優勢,將優質水源轉化為高品質的嬰兒水產品……”
“公司2021年11月建成投產后,始終秉承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功能性礦泉水、定制化水產品成為發展趨勢。我們將在不斷細分市場的基礎上,開發推出更多的新產品。截至今年3月份,公司總產量就達到1.86萬噸,產值4141萬元。”介紹起公司情況,生產工廠副總經理孟令龍如數家珍。
“今年產能可達23萬噸,產值5.1億元。”孟令龍補充道。
創新的不僅僅是產品。
三寶堂生物科技,隸屬于靖宇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靖宇縣創新經營模式,由三寶堂接手停產礦泉水企業,并牽頭引進成立靖宇縣斐礦食品飲料有限公司,促成兩個企業合作。斐礦作為礦泉水平臺企業,在網絡上擁有廣泛的客戶群體。雙方今年1月份合作以來,訂單超過百萬箱,已經停產的企業一下子活了過來。
“現在發展趨勢很好,又有政府牽線搭橋,我們有足夠的信心重塑企業的輝煌。”馬建國在公司負責安全生產,他的信心來自于企業不斷創新經營模式,擴大經營范圍。與平臺企業的合作只是第一步,現在早已是多條腿走路:開拓客戶群體,已與湖南、貴州等企業合作;拓寬業務,4月份,企業自有品牌已正式投產;豐富產品線,新規劃了兩條生產線,其中一條冷泡茶生產線即將完成安裝調試,3個月內投入生產……
“今年預計總產量超過1000萬箱,產值達到1億元。”公司生產廠長馬印志興奮地向記者透露。
以水為媒,“圍水經濟”釋放效能
一個產業發展,必將帶動區域協同發展。
安圖縣二道白河鎮紅豐村是長白山天然礦泉水產業園區中心區。在紅豐村的鄉村振興綜合服務基地,村民張麗正忙著和園區內企業對接需要采購的食材:“企業好多后勤的事都是委托我們來做,我就是專門負責為企業食堂準備食材。下午接到要求,第二天起早采購,守家在地的,也不累,多好呀,我都在這里干了3年多了。”
“這個服務基地帶動村民就業,為村集體收入每年增加4萬元。我們還成立了勞務公司,累計向企業輸送務工人員60余人。還有掃雪呀、種樹呀、維護草坪啥的,園區這些活都是村民來干,每年都能解決用工上千人次,現在的村民都不用出去打工了!”細數礦泉水園區帶來的效益,紅豐村黨委書記逄煥海合不攏嘴。
對此,安圖礦泉水管理局副局長金勇直言,從礦泉水企業生產環節到配套的物流、銷售等領域,都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為當地居民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同時,以礦泉水產業為核心,打造了集生產加工、休閑旅游、健康養生、美麗宜居和科普宣教于一體的紅豐礦泉小鎮,已入駐酒店、文旅企業3家。 此外,通過“礦泉水+旅游”“礦泉水+康養”等模式,帶動了當地旅游、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拓展了礦泉水產業綠色創新發展的版圖,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多贏。
“吉祥森林”孕育出品質卓越的吉林好水。為充分釋放礦泉水產能,白山市根據礦泉水產能規模、區域分布和市場需求變化,合理規劃布局,產業集聚效應明顯,吸引了更多的上下游企業和配套服務企業前來投資。依托全市漿果、堅果、特色山珍等特色產品,引導和鼓勵企業延伸礦泉水產業鏈,積極開發養生(保健)飲品、特色茶飲料、功能性飲料等,持續推動“水+N”融合,帶動物流、包裝設計、電商平臺等行業加快發展,打造全產業鏈“圍水經濟”。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攝影:何琳娣 張偉國 蔡沖春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