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
作者:許穎(北京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全國青聯十四屆全委會和全國學聯二十八大的賀信中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青年大有可為。廣大青年要自覺聽從黨和人民召喚,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勇擔歷史使命,奮力書寫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殷殷囑托,催人奮進。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鄉村是重中之重,也是充滿希望的田野。目前,全國各類返鄉入鄉創業人員超過1200萬,其中80后、90后已成主力軍。2024年全國共選派4.3萬名高校畢業生通過“三支一扶”等項目到鄉村振興一線,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幫扶工作,覆蓋脫貧地區、邊疆和革命老區等區域。也有更多青年學子自覺到西部干事創業,到鄉村大展身手。
青海西寧返鄉大學生入戶走訪了解鄉情民情,推動政策落地,助力產業轉型;廣州市增城區小樓鎮竹坑村90后女書記,深入挖掘鄉村地區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生態資源,將其轉化為鄉村產業振興的新引擎,讓家鄉走上了一條綠美發展之路;湖南郴州北湖區華塘鎮三合村的有志青年踐行科技助農理念,根據地形地勢特征重新規劃田地布局,并配套滴灌設施和無人機操作,讓收成更好、效率更高。貴州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海邊街道黃倉社區迎來博士團,他們將先進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結合,優化蔬菜品種、提高病蟲害防控技術,攻克農業技術瓶頸,在現代農業實踐中施展自身抱負,打造了一方鄉村振興的新天地。萬千青年參與共青團“青耘中國”直播助農活動,發揮數字化技術的賦能優勢,打通農產品銷售渠道。
忙碌于鄉間田野的青年志愿者、扎根于基層一線的大學生村官、支援邊疆教育的青年教育家、助力鄉村科技創新的青年技術人才……這些新時代青年學子自覺擔負起鄉村振興的新使命。他們用腳步丈量鄉村田野,用奮斗改變鄉村面貌,用青春奉獻鄉村建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力量,時代新青年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奮斗不止的動力和守正創新的思想,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共同繪就了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嶄新畫卷。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完善鄉村人才培育和發展機制進行了部署,提出“扎實推進‘三支一扶’計劃、科技特派員、特崗計劃、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基層服務項目”“深入實施鄉村巾幗追夢人計劃和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繼續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等。目前,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呼喚廣大青年在鄉村振興征途中踐行使命與擔當,當好鄉村振興的建設者和推動者,做好鄉村文化的傳承者與弘揚者,好產業轉型的助力者和創新者,助力鄉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家國情懷不是一句空話,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在偉大的事業中成就自己的夢想,是國家的需要,也是自身價值的最好體現。只有自覺鑄牢信仰之基,始終以“為民服務,為國奉獻”的理想信念為指引,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深入一線、扎根基層,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錘煉意志,展現才能,才能實現自我,不負時代。
鄉村振興作為一項系統性、復雜性的工程,光有夢想是不夠的,要有真才實學,還要有持續更新、不斷學習的能力。青年一代只有不斷更新理念,學習先進技術,鍛煉自身技能,才能為其精準賦能,同時實現自身理想抱負。新時代新青年需持續夯實理論知識,淬煉真實本領,以理論知識為指引,注重實踐鍛煉,積累借鑒有益經驗,主動參與鄉村振興文化發展、產業轉型、生態建設和基層治理等各項工作,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和特長。此外,廣大青年還需著力培育自身的創新思維,提升自身創造能力,用好新技術,探索新業態、新模式,讓更多新思想和新點子在鄉村的沃土上生根發芽。從點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在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中大展身手。
《光明日報》(2025年07月03日 02版)
來源:光明網
初審:梁拓元
復審:胡健華
終審:張宇